本报渭南讯(记者赵坤)昨天上午,临渭区官底镇保王村村民曾先生向本报反映,因近日连续降雨,该村主要道路上的一座烂尾桥路,成了村民出行的“拦路虎”。
昨天下午3点,记者根据曾先生的叙述,找到了这座“拦路桥”。该桥位于保王村与官底镇之间,高约两米,桥体为水泥结构,但与两旁公路连接的部分却是泥土,由于连日的降水,这段长约8米,落差两米的土坡被来回车辆碾压得满是坑。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里,有7辆面包车从此桥经过,但只有一辆车一次通过,4辆车则是上到半坡退下来到远处加速继续上,2辆车则是因为上不去改路绕行,无论过去与否,每一辆车在上坡的时候都是颤颤悠悠,左右打滑。至于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村民则是停下来用人力推上、下坡。
四周都是水泥修筑,为何只有桥的坡面是泥土?据曾先生讲,以前这个桥的桥面、坡道和连接的马路均为水泥材质,今年4月底,水利部门对水渠进行改造,翻修了此桥,但破坏的坡道只是用土壤填起来就再也没有人管了,一到雨天,村民的出行安全成了问题。“前两天,一个面包车上的时候打滑,直接翻车了,还好人没事。7天4辆车出事。以前都是校车接送,现在桥这样子,学校都是让家长接送,但这也不安全,政府也没人管。”说起“拦路桥”,和曾先生一起来的村民担心的最多的也是安全问题。
随后,记者来到距该桥不足5公里的官底镇政府,据该镇张镇长称,保王村村民反映的情况他们知情,但因此桥是东方红2支渠改造项目,工程由交口抽渭实施,镇上只能协调尽快恢复。“下乡时我也看到了这个情况,也和水站沟通过,由他们报告抽渭局,天气转晴后尽快解决此问题。”张镇长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维)陕西省4年多以来,共投资210亿元整治渭河,在一个欠发达地区大规模投资建设一项重大水利工程,历史上还是首次。7月6日至8日,来自中、省20家媒体走进渭河沿线,见证渭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大巨...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