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原登荣 实习生 张雨晗
擦身、按摩、喂饭、带母亲出门遛弯,这是渭南高新区良田街道姚家村村民姚富国每天的生活缩影。他和爱人李彩霞24载如一日地照顾瘫痪母亲,也在当地被传为一段佳话。
为母治病一双儿女因此辍学
走进姚富国家,只见院子里挂满了晾晒的衣物和尿布。走进屋内,65岁的姚富国正在给老人按摩,搓了小腿又捏胳膊,老人也在儿子的精心照料下显得容光焕发。
在老人屋子里,丝毫没有因长期卧床而产生的异味,反而收拾得很干净。
姚富国说:“我照顾老母亲是自己的本分,也是在还账,老人养儿育女一辈子不容易,这笔账我永远也还不完。"
据姚富国介绍,母亲今年93岁,一共有4个儿女,大哥在外地工作,他是老二,下面还有一双弟妹。1991年,在家照顾孙子的母亲突感不适昏倒在地,姚富国便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虽然为给老人治病没少奔波,但还是由于严重脑血栓引起了半身不遂,并且失去了语言能力。
为给母亲看病,使当时并不富裕的姚富国雪上加霜,再加上当时三个孩子还在上学,让这个家庭更是步履维艰。为此,姚富国便让二女儿和小儿子辍学回家,以减轻负担。
自学按摩24年坚持带母亲遛弯
老人卧床不起,也不能自理,而姚富国并没有因此而摒弃照顾老人的义务。从母亲卧床那天起,每天为母亲擦身、喂饭、清理大小便,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
除此之外,姚富国还买书自学按摩、针灸,一有空就为母亲按摩,人体的各个穴位和功效他都了如指掌。
为了让母亲能恢复得更好,姚富国还坚持每天拉母亲出去遛弯两趟,除天气原因,每天早上和下午,都能在姚家村的田间小道上看到他和母亲的身影。
人们都说人老了就像小孩,有时姚富国母亲也会发脾气,甚至不吃饭,他就开始给母亲跳舞,逗母亲开心。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上天也给了姚富国最大的回报。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不仅脑血栓从未复发过,而且从2012年开始,母亲肌肉萎缩的部位比以前好了很多。
善待老人盼能多叫几年妈
回忆起以前母亲为照顾他们而捡拾萝卜缨子的场景,姚富国几度哽咽,可是回头看看母亲的笑容,他却不由得破涕为笑。
“我这么大年龄了,回家还能有一声妈可以叫,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姚富国说,人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但他认为再苦也不能苦老人,老人辛苦一辈子,如果到年老了还不能享福的话,那做子女的就真的说不过了。
姚富国的妹妹姚建花告诉记者:“村里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我二哥却偏偏当了这个孝子。多亏了他和我嫂子这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才让我妈从1991年那次出院后再也没生过大病,而且精神状态还越来越好。"
姚富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儿子研究生毕业后找了份很好的工作,每月还汇款补贴家用;大哥虽远在他乡却挂念着母亲并时常来电问候;妹妹经常回家为母亲擦洗并置办新衣;政府和村干部逢年过节也会来家里探望,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模样。去年,姚富国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母亲出门遛弯的“交通工具"也从架子车、轮椅,换成了现在的电动车,着实方便了不少。
在2015年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姚富国希望母亲身体能一直健康下去,让他再多叫几年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宝琦)从即日起至25日,渭南市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中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监测。飞行区域分四个方向,测区沿线公路总长336公里,主要是对高速公路沿线及主干道沿线两侧3公里范围内的秸秆...
渭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渭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