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报讯(记者 张红娟)“渭南历史文化深厚,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渭南作为农业大市,应该在农产品深加工上下工夫”……5月20日上午,第六届全球秦商大会在渭南召开。下午,来自全球各地陕西商会会长及100余名秦商与渭南相关领导召开座谈会,为渭南发展建言献策。
秦商积极对接争取项目在家乡落脚
20日上午,第六届全球秦商大会在渭南召开,来自19个国家38名海外代表和驻外陕西商会企业的262名秦商代表共30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渭南重点推介了装备制造、物流商贸、高新技术等10类210个项目,其中现场签约20个项目,合同金额达91亿元。
20日下午,以“凝聚秦商智慧,助力渭南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吸引了海内外百余名秦商代表参加。渭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光照主持会议。
会上,郑光照就深入推动渭南与海内外秦商机构合作,促进渭南发展,要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企业家的意见建议,积极梳理反馈;及时破解秦商创业难题,引导秦商回归本土发展;要将秦商大会签约项目与西洽会签约项目一起纳入目标考核管理,推进项目建设取得实效。同时,他希望各位乡党常回家看看,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在交流、合作、共赢中为家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副市长王晓军首先结合渭南市产业基础、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从3D打印为代表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七方面对渭南投资环境作了介绍。
“我从清明以后就来做项目对接了,这一个月我已经回来4次了。”北京渭南商会会长于保宏在发言时感触良多,他说,他们根据商会成员情况,在渭南选了智慧城市、环保、物流、旅游以及现代农业5个投资方向,与富平、华阴等县市区相继签署协议,欲多方面加强合作。
北京陕西商会常务副会长郭家学认为,渭南在产业转移方面,如健康、休闲、旅游、养老等方面有很多项目与潜力,其中中药的生产与加工,与养老、养生都可形成产业链,陕西商会的会员企业将来渭进一步考察,争取在这里落脚。“渭南将是一片投资的热土。”郭家学说。
秦商盼家乡快速发展家乡人生活越来越好
座谈会上的百余名秦商中,有远赴美国、德国多年的成功创业者,也有外籍华裔优秀企业家,他们事业有成,却始终不忘家乡发展。他们对渭南的关注及投资的热情,除因看好渭南投资环境及前景外,还基于浓浓的乡恋之情。发言中,关中腔、陕南腔、陕北腔频现,瞬间拉近了秦商与家乡的距离,多了几分亲切感。
“机遇难得,感情第一,思维转化。”为什么要回来投资?北京渭南商会会长于保宏总结出了这12个字,“今天是520,对渭南来说,说我爱你没有问题。”于保宏笑着说,“来渭南投资的人,都是抱着感情来的,希望负责招商的干部,也能够抱着感情来看待这些回乡投资者。”
李奇是德国陕西商会的会长,他说,此次来渭是故地重游。多年前,他的父亲在渭南工作过,他因此也在这里生活过,对渭南有深厚的感情。“从高速上下来的时候,在出口处就感觉到渭南变化非常大,因为我的司机找不到去市区的路。”李奇说,这说明渭南在近些年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法国陕西联谊会会长党克勤是韩城人,说起对渭南的印象,他说即使常年在外,却时常想念故土,并以“司马故里”、“三贤故里”为傲,“希望家乡快速发展,希望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刘瑶)为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困境留守儿童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欢乐地过个儿童节。5月23日,在渭南市救助管理站“我心向日葵”关爱行动启动仪式上,来自临渭区思远学校的留守儿童与救助站的...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