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
本报记者 陈圣强 通讯员 甘泉 田建 刘莹
渭南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创新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从文化事业管理到文化品牌乃至文化精品建设,无不渗透着渭南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独到见解。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创新到由“办”到“管”的职能转变理念创新再到“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特色文化品牌项目的品牌创新,渭南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紧迫感和高度的使命感凝神聚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百姓共享文化体制改革红利。
制度创新:“360”联动机制丰富公共文化供给
2013年9月,渭南市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之一。如何创建?当这样一个巨大的命题出现在渭南眼前时,渭南谋定而后动,深刻意识到好的制度不仅能使事物良性发展,而且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在示范区创建之初,渭南市委、市政府就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在《创建规划》和《实施意见》的指引下,坚持制度创新,积极组织开展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及时成立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组,聘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蒋惠莉、华中师范大学吴理财教授为首席专家,课题成员深入渭南市蒲城、富平、临渭等6个县(市、区)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走访民间艺人、观摩当地公共文化活动等形式,对该市公共文化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梳理和归纳,初步确定了《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360”联动机制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方向。通过搭建常态化、网络化、群众化联动“3”大发展路径,试图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联动的方向问题。依托剧场平台、广场平台、社区平台、基地平台、巡演平台、数字平台等“6”大平台支撑,实现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0”距离对接,达到非遗项目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互动,互促双赢,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
理念创新:由“办”到“管”使群众参与其中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中央立足于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在创建过程中渭南创新理念,实施了“3+1”责任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和以奖代补等政策措施,建立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鼓励社会各类文化企业和民间艺术团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为群众提供更新、更优、更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在这样创新理念的支撑下,渭南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了专业院团主导引领、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志愿者队伍有效补充,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受众不断拓宽的现象。
一年来,渭南市借助创建示范区的机遇,文化行政主管部门逐步由“办”文化向“管”文化、“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全力打造“文化部门搭平台、社会力量办文化、基层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惠民创新模式。
在这一思路转变的前提下,渭南陆续开展的“青春之梦”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新春义墨进万家、百姓之声书画、演出进万家、百姓之声书画创作巡展、励志电影高校行、放飞梦想摄影创作巡展、我要读书全民阅读、东府梨园文化活动、非遗传承人技艺大赛、群众文化大舞台、舞动三秦舞蹈电视大赛等十项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渭南嘉和美术馆作为众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民营文化企业中的一员,目前已承办了渭南市的20余场次大型公益性美术作品展。
同时,渭南市还对群众文艺服务团队进行星级命名,评选出的34支组织纪律性较强、艺术水准较高、示范引领作用较好的星级文化服务团队,拿出13万元给予一次性奖励,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渭南市制定出台了《渭南市文化志愿者服务方案》,组建了一支5000余人的“渭南·与文化同行”志愿者服务队伍,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参与了100多场大型公共文化活动的服务,成为创建示范区工作一支生力军。
品牌创新:让百姓共享公共文化体制改革红利
渭南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一直坚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从而让城乡热闹,让群众满意。渭南市不断创新提升“一元剧场”、“四进零距”、打造了“青春之梦”等文化品牌项目,各县市区也策划组织了“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各种表演、文化演艺深入基层面向老百姓,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让百姓真正享受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
渭南先后举办了春节文化大庙会、“四进零距·百姓之声”群众文艺节目展演月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一元剧场”舞台精品剧目展演月、市民文化周等大型活动;县市区也积极举办群众舞蹈大赛、戏曲大赛、自乐班展演周、歌手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充分营造了“让城乡热闹,让百姓高兴”的良好文化氛围。截至目前,该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一元剧场”和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四进零距”工程演出都达到1000余场次,创新实施的“青春之梦”系列文化活动演出200余场次,“三大文化服务品牌”争奇斗艳、融合推进。渭南市还组织实施了“春雨工程”——渭南文化志愿者走进甘肃白银和渭南“一元剧场”走进宁夏银川区域文化联动活动,为当地群众展演了秦腔传统经典剧目《忠保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在渭南大剧院先后组织“大地情深”——国家院团“一路风情嘉年华”、“渭南·泰国风情文化节”、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开幕式、大型回族舞剧《月上贺兰》等大规模、高品位的文艺演出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渭南,着力提升渭南市民的文化欣赏品位。
“一元剧场”、“四进零距”、“青春之梦”等特色文化品牌项目深入开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渭南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博物馆、体育中心等中心城市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外,文豪国际中心、渭南市电影传媒大厦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渭南市图书馆正进行项目审批,有望201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全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发挥着文化阵地的功能和作用。
不论是日益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还是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演出;不论是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戏剧表演,还是“一元剧场”的跨区域交流;不论是渭南创建工作的科学严谨,还是文化体制机制的大胆创新;渭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无不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无不与探寻渭南精神相结合,无不体现着将文化融入城市的血液,用文化塑造着整个城市的灵魂,让文化成为城市的名片。渭南创建工作落实到了实处、落实到了每一个渭南人的心里。
新闻推荐
1月29日,渭南市东风大街和前进路十字的交警警务室外,一对新人和同事们合影留念。据悉,新郎和新娘都是渭南市交警支队临渭大队三中队的交警。当天是他们的婚礼,原本说好要去参加婚礼的同事,却因为突降...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