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圣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该从何处入手方能达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渭南市今年来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形成了用问题倒逼改革的机制。目前,渭南今年全市确定7大领域中的45项重点改革任务已有42项基本完成年度计划,有2项正在抓紧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尚有1项待中省统一部署后全面推进。
渭南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调研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征求的各方意见,厘清“六项清单”,即“四风”表现清单、惠民政策清单、审批事项清单、服务项目清单、短板约束清单、意见建议清单和一直以来发展中存在的沉疴积弊,根据这些问题出台了《关于深化全市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同时,审议批准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各部门的改革任务和责任。
改革的关键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为此,渭南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到职能部门,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案,亲自“解剖权力麻雀”,将改革列为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组成,把改革成果向全社会晾晒。
在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农村、民主法制和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等7项改革中,渭南累计向基层和社会中介组织下放、取消、转移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079项,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534项,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与担保贷款在全市全面实施,订单质押贷款成为渭南“三农”融资新模式。渭南市人大建立健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和备案审查等制度,各民主党派直接向市委提出建议成为政治协商的“新常态”,渭南还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落实,严明党纪“约法三章”形成强大震慑。
随着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出台,渭南经济社会发展迅猛,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生产总值增长10.7%,全市财政总支出中民生占到81.4%,群众幸福度稳步提高。
渭南40余项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局。在这一系列举措中,有许多成果值得总结,为此本报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深度解析渭南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艳通讯员田亚何建民是陕化集团安全环保处处长,每天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围绕“污”字在岗位上勤奋不懈、磨砺不息。“刚参加工作时,环保远没有今天这样受到重视,干了这一行以后,我是在边干边学...
渭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渭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