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想象中的黄土高原,真的大不一样!”刚进入榆林境内,从没来过陕北的汉中市摄协副秘书长薛婷透过车窗感叹道。9月13日,薛婷和其他14名摄影家来到榆林,开始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旅游局主办,华商报社、华山论剑西凤酒冠名承办的“360°美丽陕西影像大赛”榆林创作行。他们和当地150多位摄影家及摄友,在榆林市摄协、市青年摄协、市青年艺术家协会的精心安排下,品味了极具特色的陕北村庄和榆林老城的魅力人文;领略了黄土高原红土地貌;分享了榆林开发区的建设成就。
黄土地貌上的红土山
9月14日,榆阳区麻黄梁镇,原来的黄土现在已穿上了绿衣,山峁上盛开的荞麦花、沉甸甸的谷子,还有正在劳作的村民,都成了摄影家感兴趣的对象,拍个不停。
一路拍摄到了店坊村,这里自然形成的高峡平湖,湖边的黄土地呈现出的红色更是诱人。榆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宝塔说,这是黄土地经过千年风化形成了黄土地貌的红土山,每当雨后红色更浓,这种现象在陕北并不多见。上世纪90年代没禁猎时,他们在打猎时发现的,很少有人到此。
在阳光的照射下,红山和绿水显露出无穷的魅力。
城市化进程中的村庄
今年年初,反映抗战时期一位丽人从上海来到陕北找人,这里的婚嫁民俗深深地打动了她的电视剧《燃烧的花朵》,在榆阳区古塔乡余新庄拍摄,剧组人员住在这里两个多月,由此这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9月15日,摄影家们来到余新庄村,原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部、窑洞,让摄影家们应接不暇,令大家不解的是,整院整院的窑洞没人住。经了解才知道,随着城市化进程,该村85%的人都进了城,舍不得离开祖辈居住窑洞的人都留了下来。58岁的党生元说,自己的两个孩子都在城里工作,也希望他和老伴都到城里住,但他考虑到城里住楼房不习惯,也没一个能拉话的人,就没搬家,在家里投入2万元进了些乡亲喜欢的布匹,逢集时摆个地摊图个乐趣。
当天晚上,陕西省著名摄影家秦岭做了题为《记录城市变迁》的学术报告。
古城与新区
9月16日,原本的拍摄计划由于下雨更改,大家来到榆林古城素有小北京之称的“四合院”。65岁的朱兰芳在四合院里打扫,为第二天儿子的婚礼布置新房。她说,政府下大力保护榆林的古城,不能随便拆建,要保持原样,儿子和媳妇都在榆林工作,他们也喜欢住在四合院。
在榆林开发区的阳光广场,四周的现代化建筑错落有致。在广场散步的齐建章说,2007年作为建设者的他从渭南来到这里,当时只有一座大楼,他是市委党校大楼建设的项目长,“当时这里是一片沙漠,一眼能看几十里,现在都变成了高楼,真是不敢想象。”他说,作为建设者感到自豪,所以一得空就到广场上走走看看,虽然因天下雨没有拍到更好的图片,但摄影家们已经看到了榆林崛起的力量,都希望有机会还来榆林一定要把崭新的新区拍个够。 本报记者蔡勇参赛作品:创作时间不限,彩色、黑白不限,单幅、组照均可;风格不限,多瞬间、全视角,纪实、风光、艺术、创意、观念等各类摄影风格均可,鼓励采取新技术和新理念创作。投稿作品须为创作于陕西境内的原创作品,投稿数量不限。
投稿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4 月30日截止。
咨询电话:029-88429050。
投稿要求:实名制注册,作品上传至www.huashphoto.com(华商报新闻摄影网),请注明作品题目、作者姓名、拍摄时间、地点及简短的文字说明。
本期已刊登摄影作品的作者,将获赠华山论剑西凤酒二十年陈酿500ml一瓶,奖品领取及咨询请拨打热线电话400-633-1969。
新闻推荐
临渭区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全民清洁日”3000余“小红帽小黄帽”扫垃圾铲
27日下午2时30分,临渭区全民清洁日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心广场举行华商报记者张红娟摄华商报讯(记者张红娟)3月27日,临渭区各部门3000余名干部、工作人员佩戴“小红帽”“小黄帽”,走上渭南城区街头,义...
渭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渭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