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晓蔚 通讯员 闫佳琳
还记得9岁那年,过年前夕第一次剪出“团花”,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嚷嚷着让奶奶把它贴在窗户上,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今年39岁,家住华阴市华山镇红岩村的张淑珍,陶醉地说着自己完成第一幅剪纸作品后的心情。
小时候的张淑珍看着各式窗花在奶奶手里轻舞绽放,发誓也要成为像奶奶一样心灵手巧的人。几十年过去,经她裁剪的花鸟鱼虫山水草木栩栩如生,经她教育的学生传承和守护着这一传统文化,经她带动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近百名,张淑珍用坚持和执着证明,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永远忘不了年前家里红红火火的场面和小朋友们沾了一身彩色纸屑的场景。张淑珍说,小时候奶奶的剪纸给她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喜欢、模仿、学习、研究剪纸成了她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我真正开始剪纸时,我会忘记一切,直到完成它。剪纸对于我而言就是万千世界,就是我的小宇宙。”
张淑珍也将剪纸的传统文化带进了课堂。2005年,从学校毕业后,张淑珍在一所学校担任美术老师,在完成固定课时后,她就教授学生剪纸技巧,针线笸箩、剪刀红纸,左旋右转,顷刻间就剪出在清澈的荷塘袅袅出水的荷花、耕田扬鞭的农夫……张淑珍回忆说,在学校的几年,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学生的童真童趣给她后来的创作注入了很多灵感,很多学生如今还保留着剪纸习惯。
几十年间,除了平日教学,张淑珍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揣摩剪纸这件事,因为她要让自己的“孩子”在手中不断成长,观察、作画、修改、成稿、裁剪,她将传统剪纸与新时代元素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大大小小各类剪纸张淑珍制作了上千幅,而她个人也成为渭南市美术家协会、华阴市华山美术家协会会员以及华阴市剪纸艺委会主任。
2019年,她在成立画室的同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每次家长带孩子学习,许多人会驻足观看,产生浓厚的兴趣,何不免费教她们剪纸,让她们掌握一门技艺。”于是学生家长来了,临近村里的妇女也来了,张淑珍高兴地说,几年来,附近有20多名群众成为她的学生,其中有一名70多岁的老奶奶,靠自己的作品已经挣了上千元。
疫情防控期间,张淑珍还带领着姐妹们忙得不亦乐乎,《同舟共济·科学防治》《负重逆行者》《万众一心抗疫情》等一幅幅剪纸作品,她不仅通过线上展览,而且将它制作成美文在朋友圈推送,“你看这幅作品《西安加油》,中间大大的春,代表疫情过去,春暖花开。”张淑珍指着其中一幅,自信地告诉记者。
新的一年,张淑珍还琢磨着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建立一支剪纸志愿队伍,促进华阴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史王萍通讯员贺佳佳)近日,华阴市主要领导深入华阴市岳庙办新姚村,对照中央环保督察指出的具体问题和要求,现场仔细...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