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晓蔚 通讯员 孙志成
乌云压顶,骤雨将至。
7月21日,华阴市岳庙办凤城村闷热难耐,60岁的李书宁身着长衫,挎着竹篓,飞快地采摘着青色的花椒,她要在雨来之前把自家长成的花椒赶紧收获了,不一会竹篓里的花椒已过半。
“去年光卖花椒就挣了1万多块,今年花椒行情比不上往年,但好在丰收了。”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后,她抬头说道,带着笑容。
李书宁现在的好日子让同村人羡慕,大女儿在县城开店做生意,前年双胞胎儿子也大学毕业了,用第一书记田战省的话说,“苦日子总算是熬到头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李书宁终日都在为一件事情忙活着——供3个娃上学。2011年老伴因意外去世后,给她留下了3个还在上学的娃,尽管李书宁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但因为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她家的日子还是每况愈下,2017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她是勤快人,就是没有找对路子。”这是田战省和村干部的共识。为此,田战省先是为她的两个儿子申请了“一贷一补”教育扶贫政策,随后又为她办理了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村集体产业,每年分红3300元,又介绍她到村里的醋厂上班,这才解了李书宁的燃眉之急。
致富的“路子”在哪,田战省在思考,李书宁也在琢磨。
“花椒耐旱、耐瘠,产量高、价不低,凤城村大片的坡地正适合种植。”农业局专家实地考察后,给田战省指了一条路。“花椒树真能变成‘摇钱树’?”当田战省提出帮助李书宁扩大种植面积,进行精细化管理时,她半信半疑。花椒树一般3年长成,而李书宁家的3亩坡地4年前就种上了花椒,由于缺乏农技知识,收成并不理想。
为此田战省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将培训班办到了田间地头,再把种植技术中的“干货”总结提炼出来,利用农闲时间给李书宁和村里的种植户耐心讲解。
想要种好花椒可不是简单的事,花椒树最怕“两荒”,一怕地荒,二怕树荒。“下一场雨就要锄一茬草,修枝剪叶、喷药杀虫,一年到头都要钻到地里。”李书宁摊开满是伤口的双手说,其实摘花椒才是最磨人的,枝上带刺,稍不留神手就被划一道口子,要是椒汁溅到眼睛里就疼得直流泪。
日子有了盼头,李书宁干劲十足。人勤地不懒,在田战省和村干部的指导下,2018年她家的3亩花椒地喜获丰收,当年每斤花椒收购价5.3元,每亩净收入3900余元。2018年底,李书宁实现稳定脱贫。现在的李书宁谈及花椒种植技术头头是道,俨然成了村里的种植专家,3亩花椒地不仅供出了两个大学生,更托起了她的致富梦。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门路”。村民们从李书宁身上看到了希望,如今村里240多户村民家家都种上了花椒,全村种植面积已超千亩,2019年底,凤城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1000元,花椒树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新闻推荐
统筹抓好防疫防火防汛三项工作 市政府督导组检查西区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
本报讯(胡茂林记者周越)日前,市政府督导组到西区开展包片镇、街道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督导检查。督导组前往格里...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