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渭南 今日华州 今日韩城 今日华阴 今日蒲城 今日富平 今日潼关 今日大荔 今日合阳 今日澄城 今日白水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今日华阴 > 正文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渭南日报 2019-12-09 00:37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第一版)在孟塬镇迪红村改厕施工现场,镇长李必正现场监督施工进度。他说,“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工作,涉及每家每户,我们一定要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办实办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该市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各方联动,多点发力,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华山镇仙峪口村对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升级,对全村所有管网、道路、建筑立面进行了翻新改造,建成了村级污水处理站,对通村旅游路进行了绿化美化,栽种国槐、樱花等苗木8000余株。村上成立专门的卫生组织机构和保洁队伍,实行了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垃圾“户集中、组收集、村拉运、镇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村庄美了,村风好了,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底气足了。勤劳的仙峪口人,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家门口的仙峪景区,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致富路,喊出了“游仙峪美景,品农家饭菜,观华阴老腔”的响亮口号。据悉,仙峪口村共开办各具特色的农家乐80余家,201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万元。如今的仙峪口村,巷道整洁,各家门头、围墙整齐划一,古朴典雅,环境宜人,已经成为乡村游的样板。

近年来,华阴市累计投资3700万元,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8座,配备垃圾转运车辆14辆、钩臂箱600余个、分类垃圾桶3万余个,率先在渭南市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健全了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行模式,达到省市考核验收的“五有”(有完备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管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标准。现有24个村建成污水收集管网和处理设施,56个村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农村改厕13660户。

华阴市以“净美三秦”为主题,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并结合党员统一活动日、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关键节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实现“点上突破、全面开花”。截至目前,共发动干部群众2.6万余人次,动用大型机械1500余台次,清理垃圾3.1万方,清理排水渠68公里。

按照华阴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目标任务,重点对工作进度、完成质量、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建立群众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等,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美丽宜居示范村22个、生态乡村29个、清洁乡村78个,其中华山镇仙峪口村、孟塬镇晓鹏村、罗敷镇桥营村被命名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华阴市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2017年起连续6年列资500万元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日光温室、设施大棚、甜柿、香菊、红提葡萄五类优势产业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基地扩规模,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设施大棚累计发展到1073棚,果业面积发展到3.03万亩;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优质水果基地10个,建成规模以上设施基地15个,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96.8万元。

每到金秋时节,孟塬镇冯池村的100余亩万寿菊竞相绽放,一派丰收的景象。该村在原种植专业合作社基础上,规划建成了集种植、加工、储藏为一体的菊花产业园,现已带动邻村发展种植华山胎菊、万寿菊、金丝皇菊等品种3000余亩,户均增收4000余元。

做美做特乡村旅游,做好做足服务环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该市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特色”的工作思路,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狠抓产业经济发展。在东部塬区及南部沿山区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在中部平川区发展以设施农业、苗木花卉等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在北部库区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建设特色水果产业基地。

华西镇北洛村的阳丰甜柿种植专业合作社辐射全市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甜柿总产量近400万斤。近年来,当地老百姓靠栽种柿子不断增加收入,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板块作为全域旅游战略的重要一环,华阴市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重点打造华山镇、罗敷镇、华西镇、孟塬镇4个特色镇。华西镇已经建立了循环农业经济产业园和食用菌产业种植等9个村级集体产业,“一村一品、一品一业、一业一园、一园一韵”的华阴库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主导产业提档次,优势产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该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社员”的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发展龙头企业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5家、家庭农场62家,渭南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5个,农产品商标注册20余个,现已初步形成以孟塬香菊、华西甜柿、岳庙莲藕、罗敷香椿、太华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格局,华山香椿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进行农村产权改革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央部署的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改革,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支撑。

该市成立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织机构,按照统一部署、宣传动员、稳步实施、强化业务、创新做法、探索发展的有效方式在全市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为了让这项工作家喻户晓,该市下发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致群众一封信》,并通过广播入村宣传,同时悬挂横幅标语等以增强宣传效力。

依托脱贫攻坚政策和产业带动项目等相关扶持政策支持,该市通过开发就近资产资源,拓展农户发展空间,立足优势壮大特色产业、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多渠道提高资金运营效率等途径,大力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罗敷镇桥营村,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511户21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37人。2018年,桥营村被确定为华阴市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采取和村民置换土地的方式,将村集体土地进行连片置换,推动农户土地经营权与集体经济靠拢,实现村集体土地统一经营管理,成立了鲲鹏种植专业合作社,修建设施大棚21座,以种植有机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为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温室大棚产业帮扶项目带动贫困户42户137人,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桥营村严格按照“五股”分配方式,实行年分红制。其中贫困股占股7%,实行动态管理,贫困股每年每户定额3500元,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贫困户共计分红29.75万元;发展股占股50%,主要用于村级集体经济扩大生产;土地股占股34%,以土地入股为基数,每亩每年500元定额,另享分红每亩每年100元;扶志股占股3%,每年拿出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贫困户考核积分奖励;公益股占股6%,用于村内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村民福利及村内在校学生、70岁以上老人,连续两年分红8.2万元,惠及全村420余名群众。

当前,桥营村正以农村产改推动工作为契机,全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型现代农业探索新的发展经验。

抓住产业“牛鼻子”,摸清集体“家底子”,鼓起农民“钱袋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罗敷镇镇党委号召干部群众加快“三变”改革,流转更多土地以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强的群众加入产业园,提高生产能力,拓展致富渠道。

根据村组的地理位置,结合村情实际,华阴市将在每个镇(办)打造1~2个亮点村、样板村。截至目前,该市已有114个行政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56个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并进行登记证发放工作;成立集体经济组织61个,发放股权证18813本,46个贫困村全部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看着昔日穷困不堪的村庄摇身变成了今天的幸福家园,村民由衷地感慨:“产业致富门路宽,村子旧貌换新颜,乡风文明精神爽,日子过得比蜜甜。”

一座座休闲农庄喜迎游客,一个个新型农民勤劳拼搏,一处处乡村美景亮丽如画……伴着冬日的暖阳,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正在华岳大地徐徐展开。

新闻推荐

华阴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三项机制”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本报讯(通讯员张建军)为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近日,华阴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积极运用“三项机制”相关规定,充...

华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阴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