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华阴新闻 > 正文

华阴老腔一声喊文化自信酿活力

来源:陕西日报 2018-07-04 09:57   https://www.yybnet.net/

精彩的华阴老腔表演。

  本报记者 曹瑞 文/图

  6月24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组织成立的“华阴老腔实践调研支队”来到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深入开展华阴老腔调研活动。

  在调研之前,同学们开展了扎实的文献综述工作,观看了大量老腔表演视频。同学们表示:“我们都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调研华阴老腔都很期盼。2016年春晚让全国观众知道了华阴老腔,华阴老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下的一个典型缩影。因此我们想通过调研华阴老腔,来探索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回味无穷的原生态文化“佳酿”

  同学们拜访了72岁的华阴老腔国家级传承人张喜民。就是这位大师和歌手谭维维合作,在春晚上唱响了《华阴老腔一声喊》。张喜民说着一口韵味独特的陕西话,耐心地向同学们讲述华阴老腔的发展历程。华阴老腔当初只是皮影戏的幕后表演伴奏,观众看到的只是光影的演绎。200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现任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的党安华发现了华阴老腔艺人们的表演充满激情和生命活力,于是提议将其搬到幕前。就这样,华阴老腔成为一种独特的原生态表演形式。华阴老腔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结合时代潮流,大胆创新,创新后的华阴老腔,唱词、唱腔和唱调等有了丰富的感染力,和话剧、摇滚乐等结合,成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的典范。

  张喜民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每年华阴老腔项目以及华阴老腔传承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这几年还在村子里建设华阴老腔传承保护基地,学生可以免费来拜师学艺。”张喜民特意喊来了村子里的几个华阴老腔艺人,在自家庭院里为同学们现场表演。嘶吼声、跺地声、砸凳声、敲梆声混合、交织、发酵,酿造出三秦大地上的原生态文化“佳酿”。看完演出,同学们激动地说:“之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过华阴老腔演出,今天有幸亲眼看见、亲耳听到。毫不夸张地说,第一声华阴老腔吼出来,大家都被那股精神劲强烈地震撼到了!六七十岁的老人们,竟能迸发出如此的生命激情,令人肃然起敬。”

  华阴老腔喊得更响唱得更嘹亮

  除了张喜民,华阴老腔还有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中,人称“白毛”,今年八十有余。提起王老师,华阴老腔界无人不知,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华阴老腔艺人。党安华说:“王老先生能唱出那种无人可及的苍凉悲壮感!王老先生的唱腔非常让我佩服,他可谓是华阴老腔界的泰斗。”

  王振中年岁已高,听力和视力在渐渐退化,但聊起华阴老腔,他热血沸腾,嗓门洪亮。他告诉同学们:“以前华阴老腔没啥人愿意学,现在国家支持,来学的人多了,政府支持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渭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学生主动来跟我学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是幸运的,通过各方宣传,让这个地方传统文化享有了全国盛名,甚至走出了国门,前往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演出。“外国人也不知道咱唱的是个啥,听不懂中国话。但被咱的气势感染了,演出后掌声就不停,我感觉自豪得很!”一位华阴老腔表演艺人说。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扶持,比如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给予文化传承人专项奖励等。调研之后,同学们由衷地说:“希望华阴老腔在创新与传承中能喊得更响,唱得更嘹亮。”

新闻推荐

传世玉佩三螭韘

渭南博物馆馆藏东汉三螭韘形玉佩妇好墓出土的玉韘曾侯乙墓出土的玉韘  本报记者颜伟文/图...

华阴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华阴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华阴老腔一声喊文化自信酿活力)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