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回忆起在这里生活的点点滴滴,向记者讲述老宅的历史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实习生 妥瑾菲 摄
两层宅楼建于1891年,古色古香,
房顶、地板都是木质结构,
曾列入碑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我舍不得这老宅”,65岁女主人王晓燕眼泛泪花……
因为要打通经九路,这座清代老宅面临迁移,老宅曾是民国名人郗朝俊的居所,郗家后人恋恋不舍,希望能保护这项文物。
一楼有通往地下密室的入口
在西安东关南街亘垣堡有一所清代老宅,是郗家老宅。4月13日下午,华商报记者穿过幽暗的小巷,来到老宅大门口。巷子外面张贴着“打通经九路出行不拥堵”的标语,小巷两侧住户已经搬走,墙体画着“拆”字。
郗家老宅曾是民国名人郗朝俊的居所,已被列入碑林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65岁的王晓燕说自己是郗朝俊的孙媳,目前是老宅的女主人。王晓燕帮记者打开老宅大门,“这块现在就我家有人住,我舍不得这老宅。”王晓燕说。
一进大门,记者就看到古色古香的宅楼,楼有两层,还有一个地下室,院子两侧是白色的墙,墙上的“宁静”、“淡泊”相呼应。濛濛细雨从屋檐滑落,王晓燕开了门厅的灯,两个大红灯笼亮了起来,屋里一下子有了古朴的历史感。
房顶、地板都是木质结构,有一个卧床是从清朝留下来的,二楼的书架也是古色古香。一楼还有通往地下密室的入口,地下室是郗家用来躲避战乱和储存粮食的密室。
老宅名人参加过辛亥革命 张学良杨虎城经常来串门
王晓燕向记者介绍这处老宅,“我爱人的曾爷爷当年是做药材生意的,置了这个宅子,我爱人的爷爷郗朝俊也住这里,张学良、杨虎城以前经常来这儿。”王晓燕说,这里原来很大,都是郗家老宅,还有一个院子,院里有一个凉亭,但其余部分都已拆除重建,只有她爱人郗卫保留了这一栋老宅。
记者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后得知,郗朝俊生于1881年,陕西华阴人,1905年被选送日本学习,先后在日本政法大学、日本中央大学毕业,其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历任陕西省财政部次长、陕西省高等法院院长、湖北省高等法院院长等职。1946年8月起复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主讲宪法课程。他是著名法学家,著有《法学通论》、《刑法原理》、《民法要义物权编》等。新中国成立后为西安市政协委员,1961年作为陕西辛亥革命老人,赴京参加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等接见,1963年去世。
碑林区政府已上报市政府 建议对老宅实行异地保护
在老宅,记者看到一份2012年的文件,是西安市碑林区政府关于公布碑林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通知,郗家老宅在名录之列。
让王晓燕一家苦恼的是,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已经找她来谈了几次了,说老宅要迁移,“宅子大约是1891年建的,有127年了,几代传下来,真是舍不得,而且像这样保存完好的老宅在西安并不多,移走太可惜。”王晓燕说着,眼里泛起了泪花。王晓燕的儿子郗大来说:“我们想通过媒体呼吁,能否保留这座文物。”
随后,记者来到西安市东关地区综合改造管委会,主管改造项目的负责人说:“东关的污水很多都流入护城河,现在要打通经九路,一方面是缓堵,主要是为了接通地下污水管道,把东关的污水排放到北郊的污水处理厂,所以政府需要征用这块地。”
这名负责人说,郗家老宅是不可移动文物,按照相关规定,已委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老宅进行了详细测绘,征收郗家老宅后,会原房原料迁移。目前碑林区政府已上报市政府,建议对老宅实行异地保护,正在等待市政府审批。负责人同时给记者出示了相关资料,并说会把资料拿给郗家人看。
《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前需考古勘探
记者查阅了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西安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条例》,其中第34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前,由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提出供地意见。考古调查、勘探所需费用由市、区县政府承担。第35条规定:转让的土地未做过考古调查、勘探的,在进行建设工程前,建设单位应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并依法委托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建设工程范围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
考古调查、勘探结束后,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如实向建设单位出具考古调查、勘探报告。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建设单位提交的考古调查、勘探报告后30个工作日内,出具考古勘探意见书。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考古勘探意见书办理审批手续。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华商报记者 任婷 实习生妥瑾菲 摄影 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实习生 妥瑾菲
新闻推荐
2017年6月,杨磊在金岩村低保户家做入户调查金岩村结合实际发展肉牛养殖,今年3月牛场完工,3月31日,21头小牛运进牛场本组图片3月31日,华阴市罗敷镇金岩村迎来一批特殊“客人”——21头小牛被送进村养牛...
华阴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阴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