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一鹏
熊百现今年63岁了,皮肤黝黑,身材有些瘦小,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见到他的时候是7月14日上午11时,他正在华州区瓜坡镇君朝村农业园区自家大棚里摆弄着脆瓜苗。
“扎扎实实干一天,两个棚4000苗子今天之内也就种下了。”他一边把分好的瓜苗摆放整齐,一边笑着说,“到了中秋,这瓜也熟啦,要是价格合适,这一年的花销就都有啦。”
要知道,四年前,熊百现穷到啥程度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块钱的豆腐都买不起”。因为穷,老婆和他离了婚,剩下双目失明的老娘和一个女儿相依为命。
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靠着大棚,熊百现不仅实现了脱贫,还在小康路上越走越快。
“这几年下来,也就赚个十几万块钱吧。”说这话的时候,熊百现脸上的那股子骄傲劲别提多明显了。
熊百现赶上了好时候。
近几年,华州区以打造陕西农副产品生产与深加工基地为目标,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菜畜果”三大产业,初步形成了以蔬菜为主导,畜牧养殖为重点,时令水果和干杂果为补充的特色农业生产格局。从2016年至今,华州区152个产业扶贫项目共计带动贫困户22769户、自主到户产业8905户,产业扶贫实现了“全覆盖”。
同时,华州区还不断强化经营主体培育,截至2019年,全区共发展各类园区、规模场521个,其中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9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3个,市级标准化养殖场15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8个,家庭农场138个,培育电商平台9个。不仅如此,华州区还深入开展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实现了产业技术能力提升“全覆盖”。
有了产业又有了技术和销路,群众的钱袋子自然也鼓了起来。而熊百现正是搭上了这班“顺风车”。2016年,在村里的帮助和扶持下,他经办起了一座大棚,靠着这座大棚,熊百现摆脱了贫困。
可在熊百现看来,光有“顺风车”也是不行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实实在在地干,不信过不上好日子。”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在地上挖出一个浅浅的坑,然后小心地把一株脆瓜苗放进坑里,再用土轻轻地把坑填起来。“填的时候一定要轻,不能使劲压土,不然,这苗子就坏了,这就是技术,不懂就要吃亏呢。”熊百现说。
去年,熊百现又承包了一座大棚。“多一个棚,多一倍精力,就必须要勤劳。这个家里我是家长,我不干,孩子怎么看我?”熊百现说着,又种下了一株瓜苗。
“前几天我又买了辆三轮车,赚了钱就要花,要让钱生钱。”熊百现的脸上又出现了那股骄傲劲。
“天道酬勤,只要你勤劳,这日子就一天比一天好。”熊百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高婷)6月23日,华州区人民法院召开了“三秦飓风·2020”执行专项行动推进会。会议宣读了“三秦飓风·2020...
华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