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华州新闻 > 正文

黄永松的陕西文化之缘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8-05-3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著名文化学者黄永松本报记者吴岸彪摄

他深爱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了寻根,这位老人用47年的时间,带着团队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整理完成了两百多个民间文化项目,让很多潜藏于偏僻村野、日渐被遗忘的民间传统手工艺,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他就是“中国结”的命名者,《汉声》杂志创始人黄永松。5月29日,黄永松到西安举办《汉声》书籍展,分享他几十年间收集整理民间工艺的所见所感。分享会前,记者听他讲述他与陕西的故事。

陕西风物无尽藏

“调查民间文化的源头怎么可以不来陕西呢?”黄永松说:“陕西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无边无际。需要一大批人去发现、探寻与保护。一个民族不能缺少它的历史,就像我个人不可不认识自己的父母祖先。”他曾带领《汉声》编辑部多次深入陕西各地采访,制作了多项专题。《陕北年俗专辑》讲述剪纸、扭秧歌、转庙会、转九曲等;《陕西东路华县皮影》依照传统的规制,系统介绍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细腻精致,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路皮影;《民间:灯取罐、喜鸡、荷包》呈现西府地区的婚俗习惯;《黄河十四走》记录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和田野考察报告……为了让传统民艺发出更大的呼声,黄永松和纪录片团队合作、开设文创园区,策划相关展览。他成功地将陕西的许多传承人推荐出去。怀揣一颗民艺的赤子之心,他努力让非遗接上了与时俱进的轨。“像这次的米兰设计周,我也打这边的很多主意,帮他们联系,帮他们登上舞台。”

用“匠心”坚守文明根基

黄永松致力于建立一个民间文化基因库。他总结自己的选题标准是:“只做中华民族的,不做西方的;只做传统的,不做现代的;只做民间百姓生活的,不做宫廷和文人的;只做活生生的,不做已经消失的。”他说传统民间生活可触、可感、可亲、可爱,汲取营养才能改善我们的生活和文化状态。“我们文化的形成、文明的演进,都是靠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创新是绵绵不绝的,传统把过去祖先的智慧提供给我们,为新时代所使用,新时代又把它融合创造,成了新时代的传统,所以说代代相传,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也就是明天的历史。”

47年间,他和团队怀揣“匠心”,为这个飞快的时代坚守着文明的根基和灵魂。为了《剪花娘子库淑兰》,他来陕六年;为了《中国米食》的封面,编辑们用不同国家的米粒一颗一颗拼起;为了做水八仙专题,团队等着8种植物发芽、收获,足足忙了一年,还要再花上一年查漏补缺。《中国结》的编辑在三年内成为中国结的专家……

所有这一切,黄永松表示只源于“热爱和责任”。

本报记者夏明勤

新闻推荐

华州区举办第三届科技节

  本报讯(通讯员刘晓璐记者刘爽)近日,华州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在该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举行,华州区280余...

华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华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做一名教师2018-05-30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黄永松的陕西文化之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