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县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华县新闻 > 正文

文化自信让陕西文化更自信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5-12 07:5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杨小玲 实习生 俱文辉

  近年来,陕西省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讲好陕西故事,助推追赶超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文艺园地百花竞放、硕果累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

  舞台艺术精品荟萃

  艺术创作唱响时代先声,是时代风貌、时代脉搏、时代精神、时代本质的形象展示;艺术创作承载群众期盼,对于满足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陕西省近年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勇攀艺术“高峰”,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擦亮了陕西舞台艺术品牌,彰显了陕西文化魅力。

  陕西优秀戏剧层出不穷,艺术创作质量和数量均达历史最好水平。歌剧《大汉苏武》,舞剧《传丝公主》,话剧《麻醉师》,秦腔《西京故事》,商洛花鼓戏《带灯》,蒲剧《河魂》,交响乐《长安》,民族管弦乐《秦风秦韵》《丝路长安》,乐舞诗《大唐赋》等近百部优秀剧(节)目,分别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大奖。儿童剧《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斩获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最高大奖“最佳剧目奖”,秦腔木偶剧《沙家浜·智斗》在“十艺节”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中获优秀奖,儿童剧《找妈妈的小蝌蚪》获“第三届中国儿童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此外,歌舞剧《延安保育院》《延安颂》《梦回大唐》《大长安》和《长恨歌》等旅游演出形成了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还打造了话剧《白鹿原》等具有国家水准、陕西特色的驻场演出文化品牌。

  在保持文艺精品繁荣发展的同时,陕西省近年来还主办、举办了一系列在国际国内产生一定影响的文化艺术展演、大赛、艺术节等活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陕西省现代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舞蹈夏令营、陕西舞蹈荷花奖大赛、“高原高原”国画油画双年展等一系列活动,为文化陕西注入了时尚元素、增添了时代魅力,为繁荣陕西文艺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影视陕军“量”“质”齐飞

  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陕西影视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涌现出一批体现国家水准、展现陕西特色,反映时代主旋律、具有鲜明时代创新精神的精品佳作,多部作品登陆央视及一线卫视平台,不少成为热播剧、标杆剧,并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2012年以来,陕西省年平均生产电视剧17部638集,位居全国前六。共有27部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其中,《我在北京挺好的》《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历史永远铭记》《长征大会师》等8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此外,《好先生》《红旗漫卷西风》《黄大妮》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卫视播出,产生广泛影响。电视剧《舰在亚丁湾》《历史永远铭记》《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小麦进城》《聂荣臻》等7部作品,13次获得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不仅如此,陕西省在主题宣传方面也做得有声有色,为重要历史节点营造了良好氛围。2015年,《历史永远铭记》入选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剧。2016年,《毛泽东三兄弟》入选中宣部纪念建党95周年新创作重点电视剧;《长征大会师》《红旗漫卷西风》《千里雷声万里闪》入选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作品。2017年,《西京故事》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首批献礼十九大推荐剧目。史诗大剧《白鹿原》的播出,将再掀陕剧收视热潮。

  陕西省在电影创作方面同样成绩斐然。近年来,陕西省共有21部影片在国内外荣获57项大奖,其中《白鹿原》《推拿》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百鸟朝凤》《冲锋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钱学森》获中国电影华表奖,《郞在对门唱山歌》获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她们的名字叫红》获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大奖,《盲人电影院》《团圆》《你在哪》《摩梭姐妹》《定军山情歌》《血狼犬》《德吉的诉讼》等分获国际各类大奖。《百鸟朝凤》等27部影片先后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匆匆那年》《脚尖上的信天游》等46部影片在央视六套黄金时段播出。此外,《遵义会议》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纪念建党95周年暨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推荐影片,《热的铁》被公安部作为学习影片向全国公安干警推荐。

  2014年和2016年,陕西省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第三届丝路国际电影节。铸就了特色鲜明、成果丰硕的光影盛宴,彰显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电影节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受到了各界好评。

  文学陕军再创佳绩

  陕西八百里秦川孕育了风格各异的作家群,陕北的粗犷豪放、关中的深沉厚重、陕南的内敛细腻,陕西作家们用不同的文学气质叙写着他们脚下的土地和所处的时代。从杜鹏程、王汶石、柳青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代代文学巨匠共同筑起了“文学陕军”的丰碑。近年来,陕西作家群同心同德、砥砺奋进,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取得喜人成绩。

  贾平凹、叶广芩、冯积岐、陈彦等老作家和陈毓、王妹英、张浩文等中青年作家不断推出佳作,《带灯》《老生》《极花》《去年天气旧亭台》《关中》《装台》《山川记》《绝秦书》等多部作品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数百篇(部)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全国重点刊物发表,引起广泛关注。阎安的诗集《整理石头》、穆涛的作品集《先前的风气》分别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和散文杂文奖。贾平凹、高建群等十余位作家先后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国家新闻岀版总署优秀图书奖”“中国好书”等多个全国重要奖项(荣誉)。陈彦、厚夫等上百位作家获得由中国作协各文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文学》等全国重点文学刊物评选的全国性奖项(荣誉)。

  近几年,陕西省还以“三大项目”为依托,培养后续人才队伍。先后启动了“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陕西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扶持年轻一代的作家创作。“陕西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扶持计划”项目于2014年2月启动实施,从文学、戏剧、音乐、书法、美术、舞蹈、文艺评论、曲艺、杂技、摄影、电影等多个领域精选100名左右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进行重点跟踪,扶持提升,通过五年或者更长时间,选拔、培养、扶持一批文学艺术大家,并创作一批能够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作品,为促进陕西文学艺术持续繁荣发展,加快陕西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2015年,“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资助计划”启动。选拔有实力、有潜力、有志于从事文学创作的中青年作家,连续3年每年给予3万元到5万元资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安心写作。人才选拔采取以名家、专家举荐为主,组织推荐为辅,由名作家、评论家、名编辑等任导师,组建人才举荐委员会,通过导师举荐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进入“百优计划”,形成“师带徒”培养模式。除“三大项目”实施外,陕西作协多次组织干部赴基层开展调研,摸清了小说、诗歌等6个门类的队伍创作情况,先后成立了长篇小说等12个文学专业委员会,聘请贾平凹等陕西各个门类创作的领军人物作为专业委员会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文学人才培养。通过不断努力,陈毓、王妹英、周瑄璞、杜文娟、侯波、李小洛、王琪、杨则纬等一批中青年作家逐步成长起来,获得更多认可和关注。

   传统文化迸发时代活力

  陕西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在全国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陕西优秀传统文化重现生机,彰显出陕西厚重文化无与伦比的生命力与内涵。

  近年来,陕西省制定印发了《关于支持秦腔等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以秦腔为代表的陕西地方戏曲进行大力扶持。创办《国风·秦韵》传统文化品牌项目。通过开展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国际巡演交流、国内展演推广,录制播出《国风·秦韵》电视专栏节目,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和音像制品,推动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目前陕西省《国风·秦韵》品牌文化活动已输送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陕西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

  陕西省还大力实施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工程,用传统文化建设支撑文化陕西建设。全面实施陕北民歌创新十大工程,通过打造《声声长流》《陕北歌行》等大型陕北民歌演出,组织陕北民歌赴国内外交流,开展陕北民歌大赛,推介陕西省优秀民歌手等,不断彰显陕北民歌品牌价值;深入推进秦腔振兴十大工程,通过开展稀有剧种优秀剧目保护传承、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交流推广、优秀传统剧目编辑出版与精品剧目打造、秦腔等戏曲名家传戏等,全力推动秦腔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实施西安鼓乐传承十大工程。通过建立西安鼓乐何家营、周至南集贤东村、西村鼓乐社等多个传习所,培养认定扶植一批传承人,建设西安鼓乐展示及学术研究基地,举办西安鼓乐学术研讨会,推动西安鼓乐与福建南音交流互鉴,不断提升西安鼓乐的世界影响力。

  在全国性的比赛和展览中,陕西省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上,陕西省两个项目获展览活动“太阳神鸟”金奖;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社火大赛上,宝鸡陈仓区翟家坡社火队表演的《祥天福地大社火》荣获大赛金奖;在“全国皮影展演暨山花奖·民间绝技绝艺”评奖活动中,华县光进皮影社表演的《卖杂货》荣获全国皮影展演金奖;在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陕西省参赛选手贺斌荣获民歌大赛一等奖,李淑琴作品《艾虎》、张玉芳作品《勤善之美赢得福》、杨秀勤作品《十一月赶集》荣获剪纸大赛金剪子奖。

  陕西已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用多维的视觉、敏锐的眼光、透彻的见解,汇合、迭映传导出了文化陕西七彩的声音,一次次和世界的对话,已凸显出陕西富于冲击力和辐射力的文化张力,未来,“陕西制造”文艺精品必将成为新常态而大放异彩。

新闻推荐

华州区赤水镇人民政府

“赤水大讲堂”第一期全面开课,在该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全镇干部、党员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并领会文件精神,聚焦农业、农村、农民,以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展开讨论,确定今年路线...

华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30年农村婚礼变迁2017-03-17 10:14
猜你喜欢:
评论:(文化自信让陕西文化更自信)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