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县凤凰路小学教师 刘艳妮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最初的解决问题呈现形式是图画式,图表式,图文式,就像看图说话,把你看到的图用几句话说出来。刚开始孩子是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的,也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从图中读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明确数学问题,向学生逐渐渗透数学问题的一个基本问题框架结构。
咬住字词梳理信息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题理解题意的第一个困难来自于识字数量的限制,问题情境中常会出现许多学生不认识的字,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就很难执行,其次,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许多问题情境中的词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这些原因给孩子们的读题和理解题意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所以在指导学生读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克服生字关,其次指导学生抓住字词,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通过读题使学生了解题意,对题目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圈画结合理清题意
一是圈出题中的重点词句,二是画图形,以此来分析题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为列式解答奠定基础。画图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是大家都非常推崇的方法,一年级的解决问题中也一直在渗透这样的数学思想,如果我们能从一年级就给学生这样的理念,画一画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弄明白题中想告诉我们的信息。我们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运用画图的方式帮助读懂题意,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0页的思考题,“我前面有9人,我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在没有让学生画图前,孩子们都觉得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要用加法计算,算的结果是5+9=14人,学生仅凭“一共”这个词就开始动笔做,可见学生对整个题意还是理解的不太透彻,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最简单的、直接的图示表示出题中每一个语句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解,从图中找到问题的结论。
有序观察说清题意
解决问题以图的形式出现,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有序读图,有序寻找信息,并把所找到的信息说出来。让全体学生体会到原来我们在发现信息,或者在看图说话时,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读图,寻找有效的数学信息,构建基本的问题框架。教师在帮助学生弄清题意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关键词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和自己的小伙伴说一说,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再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使这些孩子们领悟到真正的解题方法,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当问题情境较为复杂时,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中静态的图文情境转化为动态的图文情境,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适时介入,引导学生从事件的发展顺序、内在联系等角度入手,有序地读取图中的信息。当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可以让他们每读一句话,在心中问自己一下,什么意思呢?自己再回答一下,再读再问,一直问到自己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解决完问题后一定要及时回头看,看什么呢?把你的解答结果代到算式里,看一看是不是合适。
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长期、有效的练习。在行为心理学中,有“21天效应”,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坚持21天,养成一种优秀思维习惯,也是要有很大毅力的,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动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每天数学课下课之前五分钟,开始1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从题目入手,读懂题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不间断。然后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对优点加以鼓励,缺点及时指出。
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优势明显,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所以,我们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时,一定要交给他们具体的方法,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只有将这样抓重点词,梳理关系,画图的方法坚持渗透,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有着深刻意义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能力发展,还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努力挖掘每名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勇)记者从合阳县委办获悉,该县系统集成深化农村改革省级试点工作于近日全面推开,作为渭南市唯一试点县,此举也标...
合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