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早知有洽川,何须下江南”的响亮语响彻祖国南北大地时,洽川旅游已历经近二十年的探索。可以说,合阳旅游的发展源于对洽川景区的有序开发。经过多年的发展,洽川风景名胜区由小到大,发展又好又快,目前已迈入发展的快车道,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湿地公园、三秦最美的山水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载誉而归,这一路走来,洽川风景名胜区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借着改革开放的好势头,洽川风景名胜区向旅游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艰辛追梦路聚力谋发展
“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一家景区而言,起初的规划与创意决定了景区最终的生命力和青睐度。
以时间为轴,洽川的发展,脚步不息,经历了筑梦、追梦、圆梦的完整阶段。1991年,合阳东王乡发现洽川处女泉;1992年,洽川镇组建旅行社;1995年,成立陕西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筹建处,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了《洽川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让洽川再受关注!1998年,合阳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洽川风景区发展的决定》,洽川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挂牌,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提出了科学布局景点建设、深入开展旅游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搞好旅游服务的工作措施和目标。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洽川风景名胜区艰难开展筹款、修路,完善绿化、设施等工作;2000年4月,第四届东西部投资贸易与洽谈会期间,县委、县政府在西安唐乐宫举办了首次洽川旅游新闻推介会,一时间,洽川美名远扬。
2000年以后,洽川开启形式各异的旅游活动和推介会,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提升洽川知名度,活跃洽川旅游气氛。
依托大自然传承根文化
“万亩芦苇风掀起,处女泉里水凝脂。华清只供帝王去,哪及群民乐游此。”贾平凹这样描述洽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字里行间表达着对洽川的喜爱之情。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洽川这块人杰地灵之地,当之无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深挖和弘扬当地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游客,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洽川巧妙利用文化优势,处处展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穿过洽川镇区,黄河魂景区迎面而来,这里的漂流、踩泥都是亲近母亲河的不二选择。告别了黄河魂,仁义岔峪张开双臂拥抱八方游客。这里是合阳最大的境内河———徐水的入河处,这里有古老的放河灯祈福民俗,有仁义渡的旧址,徐水人家农家乐遍布于此,有新村新址新风尚、新生活、新面貌的乡村美景。
黄河穿境而过也使这里成了荷花生长的天然沃土,每年的七八月份是荷花争奇斗艳的好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正是对这一盛景最好的诠释,而斥巨资打造的莘国古城、3600亩的圣母湖项目也乘着沿黄观光路的开通而投入使用。
凭借好风力再筑辉煌梦
“栉风沐雨守初心,砥砺耕耘创未来!”或许,我们很难想到,1991年的发现,点燃了洽川发展旅游的火热梦想,成就了洽川旅游今日的成就。
从处女泉的发现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地抓旅游,才使得合阳以洽川为龙头的旅游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到目前为止,洽川景区成功晋级全省旅游20强,徐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武帝山开发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全县建设生态旅游名县动员会召开,印光故居、玄武青石殿、文庙古建筑群等资源将逐步得到开发,合阳旅游开始步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合阳县委、县政府提出要积极参与国家黄河公园建设,打造黄河旅游核心区。目前,洽川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起点,严格按照5A景区标准,抓好以洽川为龙头的精品景区综合提升工程,实施莘国古城、沿黄公路综合服务区、自驾游驿站等项目,发展全域旅游,不断加快洽川风景区改造提升,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构建“情诗之源水秀洽川”旅游品牌形象,唱响“早知有洽川,何须下江南”,打造最美洽川。
(马栋蕊)
新闻推荐
本报合阳讯(记者王勇)9月18日,合阳县庆祝首届农民丰收节暨第三届红提葡萄节——合阳县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召开。当日上午,会议...
合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