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渭南 今日华州 今日韩城 今日华阴 今日蒲城 今日富平 今日潼关 今日大荔 今日合阳 今日澄城 今日白水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今日韩城 > 正文

因为有你 所以温暖

来源:华商报 2020-04-26 06:57   https://www.yybnet.net/

4月25日下午,西安市金花北路,成于宣说自己养的蚕太多了,根本忙不过来

扫描二维码看相关内容

孙星亮的作品

2019年孙星亮被评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高永汇

小学生成于宣:“养蚕很快乐,能看到蚕的生长和变化,但也有烦恼,这么多怎么办呀?”

妈妈:“家里经济情况一般,所以想锻炼锻炼儿子的能力。让他更有阳刚之气。”

老师:“养蚕卖蚕能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下一次班会上让大家向成于宣学习。”

他们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人,他们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或充满爱心、懂得感恩……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和付出,总能让我们感到一些感动、温暖和向上的力量。

他 在小区门口卖蚕

从10只蚕养到约两千只

西安11岁男孩成于宣说,卖蚕让他知道了父母赚钱不易

人物介绍

成于宣,家住西安城东金花北路红旗乳品厂家属院,是西安电机厂子弟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

11岁的他没想到,自己养的蚕会变得这么多,压力变得好大。不过最近几天,他体验了一件辛苦又有意义的事。

3次卖了16元 妈妈帮他制作“广告牌”

4月23日16时,作业写完了,成于宣第一次拿出自己养的蚕,在小区摆摊售卖,10只蚕一元,约3个小时后,他卖了7元。

第一天卖蚕结束后,他总结经验,回家请妈妈帮他做了一个“广告牌”。“广告牌”是用食品包装盒做的,妈妈用彩笔涂了两个大字“卖蚕”,旁边标注:一元十只。

4月24日下午,他卖到了6元;4月25日早上,他也“出摊”了一会儿,卖到了3元。

请爸爸爬房顶帮摘桑叶 精心照顾蚕宝宝

4月25日下午,华商报记者来到成于宣家里,成于宣拿出自己养的蚕。一个扁平的木盒里,数不清的蚕在桑叶上蠕动。“大概算了一下,有2000只。”成于宣的爸爸成先生说。

成于宣一边拿出桑叶喂蚕,一边讲自己的养蚕故事。“去年10月,我看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养蚕,就让妈妈帮我买了10只,小区里有两棵桑树,我和爸爸就去找桑叶给蚕喂。”成于宣说,“一开始喂着很轻松,但后来蚕生宝宝了,越来越多。”

小区里的桑树,成于宣够得着的,就自己去摘,够不着的,就请爸爸爬房顶帮忙摘。他定时给蚕喂桑叶,清理蚕屎……

担心开学后没时间照顾众多蚕 就在小区大门口卖

“蚕越来越多,两三天就需要一大袋桑叶。”成于宣说,“我担心开学后自己没时间喂养这么多蚕,想送同学或卖,但因为疫情见不到同学,所以就在小区大门口卖。”

前一阵,自然科学网课讲到了蚕的知识,成于宣听得很仔细。“我知道了蚕生长的几个阶段,知道了丝绸是怎么做出来的,还知道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把我们国家的丝绸推销了出去。”成于宣说,“养蚕很快乐,能看到蚕的生长和变化,但也有烦恼,这么多蚕怎么办呀?”

知道了父母赚钱不容易 给妈妈买了甜甜圈

经过养蚕、卖蚕后,成于宣说自己收获很大,“知道了蚕的生长过程,知道了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4月24日卖到6元后,成于宣买了自己最爱吃的甜甜圈,3元一个。与往常买一个不同,他买了两个,另一个送给妈妈。

“娃当时送给我甜甜圈,我心里很激动,觉得孩子长大了,我没有吃,觉得孩子卖蚕不容易,都让他吃吧!”4月25日,成于宣的妈妈吉女士说,“娃还说卖蚕的钱远远不够上学花费。”

吉女士在幼儿园工作,丈夫成先生是厨师。“家里经济情况一般,所以想锻炼锻炼儿子的能力。”吉女士说。

蚕变得多起来时,成先生提醒儿子:“蚕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咱们没时间养了怎么办?咱们不能让蚕饿死。”成于宣回答:“可以送人或卖掉。”

成先生继续支持儿子。他说:“这样可以锻炼孩子自力更生,独立能力会更强,而且也更热爱小动物。”

为了确保儿子安全 爸爸在一个角落默默看着儿子

4月25日下午6时,成于宣再次带着蚕“出摊”了,他带着“广告牌”、小凳子、桑叶,蚕放在一个纸盒子里,还带着一些一次性杯子,用来装蚕。

不少路过的人向这边侧目,有的人俯身询问。成于宣耐心介绍自己的蚕,并说:“这附近的早市可以买到桑叶。”

半个小时后,成于宣终于等来了买主,十只蚕出售成功。买主是一名7岁的小男孩。小男孩的妈妈说,她家就住在附近,“我孩子之前也养过蚕,娃喜欢养,这次就再买十只,让娃养一养。”

为了不让孩子依赖父母,成于宣的爸爸没有陪孩子一起卖蚕,但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他在小区大门口的一个角落,默默地看着孩子。

班主任:会给同学们说说这个事 让大家向成于宣学习

40岁的赵女士是小区大门口旁边甜点店的老板,“我女儿也11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昨天我女儿从成于宣那里买了十只蚕。”昨日,赵女士直夸成于宣,“我觉得这孩子非常棒,卖蚕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知道了钱来之不易。”

记者联系到成于宣的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说:“成于宣各方面都很优秀,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他对课外知识懂得挺多,老师问到一些关于常识的问题时,他回答得很快。”王老师说,“成于宣养蚕、卖蚕,很能锻炼自己独立自主的能力,值得同学们学习。下一次班会上,我会给同学们说说这个事,让大家向成于宣学习。”华商报记者 任婷/文 赵彬/图

他 是韩城“葫芦王”

孙星亮将烙画与砖雕相结合

免费培训贫困户还有保底工资

人物介绍

孙星亮,55岁,韩城市芝川镇白家庄村人。从事葫芦雕刻致富后,他不忘乡亲,免费培训贫困户还有保底 工 资 。2019年被陕西经济联合会评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20年前,他还是个农民,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了葫芦雕刻,后来他在政府创业政策的扶持下,贷款20万元,从事葫芦雕刻,生意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2017年他的作品《一笔定乾坤》,在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上夺得铜奖,并以1.2万元的价格被人收藏。他就是韩城“葫芦王”孙星亮。

孙星亮18岁开始跟着姥爷学做“砖雕”,1985年到韩城市新农职中学习素描和国画,1988年毕业后回到白家庄村务农。上世纪90年代,有次到山西旅游,他买了一些葫芦,回到韩城后就尝试在葫芦上作画。

“虽然自己有绘画功底,但在葫芦上作画还是不得其法,之后到河北廊坊跟一个师傅学烙画,才领会到葫芦绘画的真谛。回到韩城后就刻苦练习,因之前学过砖雕,我就将烙画与砖雕相结合,但随之而来就是没葫芦,我就骑着摩托车到山西那边去收葫芦,那时两三天才能做一个葫芦。”孙星亮说。因葫芦卖得少送得多,很多年孙星亮并没给家庭带来多少经济收入,家人开始反对他从事的这个行当,但孙星亮始终没有放弃他所钟爱的葫芦雕刻。2014年,他的葫芦雕刻事业开始出现转机,他一年时间内赚到了近1万元。

2015年,韩城市人社局举办创业大赛,孙星亮报名参赛,获得5000元奖励外加20万元无息贷款。同年,他注册成立了韩城星亮葫芦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让他的葫芦雕刻走上了正轨,生意越来越好,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王”。

很多村民、创业者慕名到孙星亮的公司学习,孙星亮也很耐心地给每个人进行技术传授,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500多人,其中还有近200名贫困人员,而对贫困户都是免费培训,每月还有保底工资。

“现在我们的葫芦工艺品已远销广州、江苏等地,辐射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创业就业。”孙星亮说。“我到山东考察过,在山东聊城,有的葫芦种植户4亩地就能收入12万元,比种其它作物收入更高,而且那边有的村整村从事葫芦相关的产业,村民比较富裕。我们村很多村民都不会葫芦雕刻,如果条件允许我想把整个村变成葫芦村,培训大家做葫芦,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华商报记者 唐保虎

他 帮菜农网上卖菜

退役后的高永汇,通过自己在个体经营上的不懈努力

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人物介绍

高永汇,1980年2月出生,汉族,1997年入伍,1999年退役,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白龙村人,现任陕西秦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退役后的他,通过自己在个体经营上的不懈努力,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2019年被评为西安市优秀退役军人、鄠邑区“最美退役军人”。

“永汇,听说你能在网上卖菜?咱地里还有几亩蔬菜,现在销售困难,你看能不能帮忙放到你的网上卖一下?”“没问题!”他铿锵有力地回答到。他就是疫情防控期间网上助农卖菜的鄠邑区最美退役军人高永汇。

面对疫情影响,高永汇抓住机会,将线下销售转型为“互联网+电商”运营,将村里滞销的蔬菜和外地战友的农作物、水果综合搭配,通过电商销售出去。不到一周,村头老张家地里滞销的蔬菜就被销售一空。

贫困户老张的媳妇身体不好,常年服药。得知此事后,高永汇来到老张家,“张婶,我知道你身体不好,不能干重体力活,我给你找了个轻松的工作,坐着就能把钱挣了。”“哪有这好事,今年疫情影响,小伙子找工作都困难,更何况我这么大年龄,而且身体不好的老人呢,你是拿我开玩笑呢吧。”张婶一脸茫然。

高永汇说:“今年这疫情确实影响很大,咱村的农副产品滞销,所以我转型经营电商,就是通过网络将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同时我这还需要你这样的农业好帮手,帮忙将地里采摘回来的农副产品挑拣、捆扎、过秤、包装,严把数量关和质量关。”临走前,高永汇叮嘱张婶,让她给再找上几名经济条件不太好的村民,让大家一起动起来,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摘掉贫困的帽子。

2015年,高永汇成立“户县户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收了5户农户,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农户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组织和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发展生产,科学种植,脱贫致富。2017年,成立“陕西秦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8年,与泾阳县云阳镇“三秦尚品合作社”联合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基地。2019年,积极创新,勇于开拓,采用“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农产品”的形式,实现农产品销售大流通,用科技的力量真正解决农民群众种养殖销售难、售价低的问题。创建“退役军人+职业价值成长服务平台”,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规划,专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为政府分担退役军人就业安置任务。华商报记者 魏光敬

新闻推荐

韩城市公安局龙门派出所 服务群众“零距离”便民“招数”再升级

本报讯(通讯员詹璐瑶)近日,韩城市公安局龙门派出所创新方法,多措并举提升便民利民服务质量。专线连接“不打烊”。为方便群众...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拖欠的工钱啥时给2020-04-10 09:59
猜你喜欢:
评论:(因为有你 所以温暖)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