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木山子
编者按韩城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介绍过半,是时候请出镇馆之宝来让人眼前一亮。馆藏之宝何其众多,为什么一座木山子会被封为镇馆之宝呢?这座非常罕见的文物不仅是一件精美绝伦的稀世瑰宝,它的来历更富传奇色彩。且看文中答案可否让您心服口服。
本报记者颜伟文/图
韩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座巨大的木山子,这是专家的叫法,老百姓就管它叫根雕。经省文物局专家团鉴定,确认它为明代初期作品,属国家一级珍贵文物。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代根雕,虽然它不是由珍贵名木雕刻而成,但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仔细观赏就会惊呼它实不愧为国之瑰宝。
明珠暗投
别看它现在是国宝,有博物馆专门为其量身定做的防潮防腐保护柜,有专人看管呵护。想当初它也受过莫大的委屈,差点沦为拴马桩还惨遭虫蛀。要不是被识货的人发现,只怕迟早要变成一大块烂木头。
话说1984年,韩城市文化馆的文物工作者在一次文物征集中,偶然在韩城市苏东乡留芳村一户村民家里发现了这座根雕。工作人员慧眼识珠,很快将其接到馆中保护起来。它凄惨的身世这才被众人知晓。因为它的主人未能认识到它的价值,它便备受冷落。
在农家时,由于它的体型庞大,又十分笨重,狭窄的小院难找它的容身之地。主人只好把它放在饲养牲畜的围栏旁边。它身上装饰的镂空处便成了拴牛绑羊的好地方。从此经年累月,它只好和家畜为伴,正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它被埋没在槽枥之间。直至被博物馆收藏,这才彻底改变了它沦为废柴的命运。
这座来之不易的古代艺术品很快受到中央、省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1985年它被调往北京美术馆展出达半年之久,它的巧夺天工让中外访客叹为观止。展出单位有意将其运往香港、新加坡等地巡回展出,只因当时外展文物的相关程序不完善,文物主管部门未能批准,这座国之珍宝才又回到韩城市博物馆收藏并展出至今。何其幸也,幸亏它又回来了,否则也许再难一见。
这座至今已数百岁高龄的木质艺术品,被发现时已经有虫蛀的迹象,博物馆赶紧请来农业部植保研究所徐国淦研究员来韩城,专门对它进行诊疗。徐教授指导用毒气熏蒸的办法对它作了杀虫处理,还配制了长效杀虫药剂,放入保护柜内长期备用。从此它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大放异彩
这座特大型木山子通高180厘米,横宽176厘米,重约300多公斤,呈巨型放射状,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良好。这个长得巨大而奇特的树根,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工匠手中,借助其自然天成的造型,巧妙构思,精雕细刻,最终变木为宝。雕刻手法既有大刀阔斧粗线条刻画又有细致入微的勾勒。场景既有高山流水、密林峡谷,又有亭台楼阁、庙堂村舍。整件作品展现了动人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人文神韵,真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立体画卷。
驻足细观,画面中部,工匠因势造景地开凿了一条河流,从右上方的峡谷间奔涌而出,穿过画面正中部倾泻到画面左下角,仿佛能看到它奔腾咆哮的赫赫威风。急流中有数只舟船,其中,河心浪尖上有一艘龙舟随波涛上下颠簸,船夫镇定自若,视惊涛骇浪如坦途。横跨江河还有一座雄伟的大桥,在龙舟经过的岸边高处有一位老者,俯视龙舟,像是在击掌叫好。遥想黄河上的禹门古渡,船夫急流驾舟挣得一份营生想必正是这般英勇无畏。这中流搏击的画面,正是黄河儿女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真实写照,意蕴悠长,发人深省。
画面上方是一片大气磅礴、层峦叠嶂的奇峰险谷,悬崖峭壁四周是宝塔楼阁,禅院庙宇和各色人物。画面左侧上方一山间平地处,有一片佛堂似的建筑。这里地处高远,远离喧嚣,真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再仔细看,形态各异的亭榭楼阁、桥涵洞窟、鸡犬相闻的农家小院、牧场牛舍等等,均有迂回曲折的山间小路相互通联,就像画中人真的会走这些路去串门一样。工匠逢山铺路,遇水架桥,心思缜密可见一斑。谁有幸能住在这样如诗如画的山水间?形态各异的数十个人物或急流驾舟,或临岸垂钓,或扬鞭放牧,或坐禅诵经,或登高吟诗,或俯首沉思,个个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就好像大活人走进画中生活似的。
光有人还不够,山林间似有虎豹伺机捕猎,猿猴在树枝间飞荡,山坡上牛羊悠闲吃草,河水中鱼儿畅游戏水,峭壁处可见小鹿攀跳,近处的树丛里还有鸟窝和蜂巢和谐相处,高处还有一只傲视群雄的神兽,怒目圆睁注视着脚下的勃勃生机。
怎能不赞叹工匠的神乎其技?禁不住为这美好的意境拍案叫绝。在这幅立体山水画中,动与静,人与物,远山与近水,粗犷与细微,自然与人文完美的统一。一块树根长得奇,匠心独运奇上加奇。看完之后再评价它是镇馆之宝应该没有人会反对。
在韩城市博物馆的藏品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珍贵文物都是在民间农家、废品收购站等处被不经意间发现的。韩城这块古代文明的沃土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人们去探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宇)记者昨日从省环保厅获悉,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进入第二阶段,按照工作方案要求,37个督查组...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