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萌
褚锦锋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在韩城市芝川镇的老渡口,修建一座八路军东渡抗日纪念馆,就像前不久修复范家庄党支部旧址一样,用以固化韩城的红色记忆,以此纪念80多年前那场给中国命运带来巨大转折的伟大事件。作为韩城市委书记,褚锦锋很想通过一种固化的方式,来凸显韩城的红色基因,从而让更多的后来人永远不要忘却,我们今天所有的美好,不是无源之水,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先辈们的奋斗息息相关。
一
1937年,韩城发生了一个大事件。
这年9月,刚刚经过改编的八路军,在朱德总司令的带领下,主力部队3万余人从富平和三原等地,会聚韩城芝川,然后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
对这段历史颇有研究的张富国说,晋陕之间,黄河千里,渡口无数,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韩城的芝川作为八路军的东渡地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城闹革命早,群众基础好。他说,八路军进军韩城东渡黄河时,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沿河村庄的群众,积极为八路军提供食宿,并运送八路军安全渡河。据说,仅报名参加运送部队的船工就有1000多人。沿河村庄的木船和船筏悉数被贡献出来。黄河渡口淤泥遍地,为了便于部队通行,芝川周围的马陵庄、范家庄、城南、城北、吕庄等18个村庄的老百姓,家家户户捐献门板和床板,搭建了一条10公里长的“木板路”。韩城的百姓不但积极支前援军,许多年轻的船工,在运兵的过程中,还踊跃地报名参军,去了抗日前线。张富国说,他的爷爷张智发就是在护送八路军东渡黄河时,参军去了前线,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二
张智发是范家庄人。
范家庄在韩城名气很大。韩城的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里。韩城的红色火种,就是从这里开始点燃的。所以,韩城人一直把范家庄称为“韩城的瑞金”。
1927年白色恐怖期间,在外革命的共产党员张子超返回家乡韩城,秘密发展党员。张智发是张子超回到韩城后发展的第一个党员,也是参加过高家坡起义的游击队员。他跟随张子超,在韩城干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1929年闹饥荒,他们组织群众成立了“穷人会”,抗粮抗捐,帮助群众度饥荒。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们在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秘密教授武装斗争课程,组建农民武装。1937年,八路军东渡时,他们一方面动员群众支前援军,帮助部队东渡黄河,一方面动员村里的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军杀敌。
张智发的嫡孙张兴国说,这些年来,他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对范家庄红色历史的挖掘与整理工作中。工作愈久,了解愈深,他对先辈们的崇敬感就愈加强烈,为自己是抗日英雄“黑老张”的孙子而倍感骄傲。为了纪念先辈们的不朽功勋,张兴国把自家祖宅贡献出来,用以打造范家庄第一党支部旧址纪念馆。两个月前,这座老宅子还是残垣断壁、荒草满地,后来在市委组织部的主导下,他们只用了短短20天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座和所有红色景点血脉相连、风格相同的纪念馆。今年7月1日开馆以来,每天来纪念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三
芝阳镇上官庄出了一本书叫《红色上官庄》,写的全是这个村当年闹革命的故事。老支书冯孝斌说,他们村有三大特点:一是入党的人多,二是投奔延安的人多,三是烈士多。特别是冯氏家族,先后有50多人参加革命,其中就有著名演员冯远征的父亲冯巨才。这些革命者,当年以上官庄为中心,打土豪、分田地、成立农民赤卫队,与反动势力展开轰轰烈烈的斗争。村里的冯养浩老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在他开明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的儿子冯玺玉为了动员群众投身打土豪的运动,带头开仓,把自家粮食分给了穷人。他的女儿冯世光和另外两名妇女党员,三天三夜,绣出了韩城第一面党旗和第一面赤卫队队旗。
几十年过去了,冯氏三兄妹留给上官庄的,除了说不尽的革命故事外,还有一座记载了许多传说的深宅大院。它曾经是地下党的秘密聚会点,也是刘志丹韩城之行的落脚点。这座被称为“南哨”的冯家老宅,是标准的韩城四合院建筑,青砖黛瓦,回廊画栋,颇为讲究。冯继华的儿子冯晓芬说,他的父亲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家庭,能走上革命道路,完全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
四
上官庄出了一本书,高家坡也出了一本书。两本书写的都是红色芝阳的革命故事。
1936年2月20日,共产党员薛和昉、严文炳、王筠、薛有兴、王作栋等30多人,在高家坡集结,发起武装暴动,在高家坡和清水村,收缴了保甲和土豪地主的12支枪,处决了两名横行乡里的恶霸。接着,兵分两路,向上官庄进发,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先后捣毁了7个保公所、18个村公所,收缴了48支枪,处决劣绅3人。第二天,起义部队还专门举行了东府游击队成立大会,大造声势,扩大政治影响。
这就是名震韩城的高家坡暴动。
高家坡暴动后,游击队势如破竹,使国民党在芝阳塬上的保甲组织迅速土崩瓦解。韩城反动当局如临大敌,紧急向当地的国民党部队求援。当地的国民党部队和反动当局派出两个营和一个保安团的兵力,对游击队进行围剿。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游击队不得不分散隐蔽。暴动后的第10天,游击三分队和四分队转移到西番地村宿营。拂晓前,宿营地被国民党部队团团围住,敌我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枪战。这场战斗,三分队队长王作栋和严光裕、冯成田、高振虎、高肯荀、刘常山等光荣牺牲,16名游击队员被俘。这就是韩城著名的西番地事变。
村民赵养学正在屋顶上晒花椒。他家的窑洞下面,就是西番地的旧址。他小的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这院子里住过一群英雄。现在,村里的住户们都搬到了公路边,崖畔上只留下了西番地的纪念馆。一条小路从赵养学家经过,一直蜿蜒到纪念馆门口。尽管荒草长满了四周,但却始终没能遮住荒草里的小路。小路上遗落着很多脚印,通向这个红色的院子。
据统计,从1927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在韩城共留下了25处遗址。褚锦锋说,他们就像红色的印记,深深地烙在韩塬大地上。这是一笔财富,更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就像一位学者在给《红色上官庄》作序时所说的:用一个红字,记住一段历史,昭示后人,是一件很紧迫、很“政治”的事情。
褚锦锋说,他准备用最短的时间,让这些红色的景点,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韩城的骄傲。让红色基因,延续出韩城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通讯员王炜每年的七八月,是韩城“大红袍”花椒成熟的季节,椒农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经销商户也忙着东奔西走,筹集花椒收购的...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