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卢萌)韩城市芝阳镇贺龙村的贫困户吕栋,虽然身有残疾,却不影响他出门挣钱。每天他都到附近的兔场打工,抽空还能回家照顾老人和干农活。吕栋说:“如今,我不出远门就能挣到工资。”
近年来,芝阳镇认真学习和借鉴贵州省六盘水市的脱贫工作经验,逐村进行村情研判,精准选择产业项目,着力构建“大扶贫、大产业、大带动”格局。他们按照“一镇一园区,一村一品牌”的思路,建设了“富强宏图北京鸭”产业扶贫园区;按照“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养殖北京鸭等产业。
同时,芝阳镇依托国家花椒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中国花椒特色小镇”,建设了万亩优质花椒种植基地;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通过“三变”改革,在各村确定了一批脱贫致富产业;组建了孟一沟魔芋、新源肉牛养殖、凤鸣源兔业等种植养殖公司。
芝阳镇负责人介绍,这些产业项目和园区企业,吸纳了大量的贫困群众就业。特别是芝阳镇龙头企业富强宏图,优先录用当地贫困群众就业,每月还为贫困职工发放补助金200元。此外,富强宏图还积极吸纳贫困户资金,带动全镇370户贫困户投资创业。
目前,依托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项目,芝阳镇基本满足了贫困群众的创业和就业需求。贫困群众足不出村,就可实现就业。64岁的芝阳村村民冯社群说:“年纪大了,外出打工很不方便。今年,我到新源牧业公司打工,上班就在家门口,工作不太辛苦,每月还能挣1500元,我满意得很。”
新闻推荐
本报韩城讯(记者石小荣通讯员董燕茹程江龙)近日,韩城市正式出台《韩城市党政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工作办法》(以...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