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建军)春节假期,陕西省共接待游客4096.9万人次,同比增长35.3%;旅游收入207.17亿元,同比增长40.5%。今年春节围绕实现国际范、中国风、陕西味的旅游过大年目标,通过举办新活动、优化新供给、激活新产品、完善新服务,展示了新时代陕西旅游的新形象和新作为,年俗游、精品游、文化游、冰雪游、温泉游等旅游产品更趋现代化、时尚化、品质化、国际化,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强劲增长,“文化陕西”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彰显。
四川来陕游客最多
从游客流量来看,大年初一出现客流高峰,48个重点监测景区游客达到204万人次,主要是祈福游园游客。从游客构成看,陕西省游客占73.4%,外省游客占26.6%,外省游客数量前五位依次为四川、河南、山西、甘肃、山东。从出游意愿来看,休闲度假占来陕游客总人数的24.37%,观光游览占50.18%,探亲访友占20.19%。
从旅游目的地看,国内跨省游和近郊游是出游首选,西安市依旧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十大城市旅游目的地,韩城市、临潼区、蓝田县、礼泉县、柞水县、宜川县逐渐成为区域性目的地。
西安、榆林、宝鸡游客增幅最高
灯会庙会、节庆活动以及各地市品牌营销,让陕西旅游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外美誉度。西安市“2018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文化旅游活动精彩亮相;宝鸡市推出“滑雪、温泉、民俗、美食、宝藏、祈福”六大主题活动;延安市举办“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018中国延安冰雪旅游季暨“延安过大年”活动;榆林市举办“2018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商洛市“商洛约你过大年”推出“年货会、非遗展演、祈福庙会、棣花演艺、花车巡游、激情冰雪节”等六类主题活动;韩城市继续举办2018中国·韩城“一带一路”国际灯光艺术节……都极大提升了陕西旅游在国际国内的美誉度。
春节期间,西安市旅游接待人数增幅最大,为66%,榆林市为39.6%,宝鸡市23%,商洛市21.1%,延安市18.4%。据统计,兵马俑接待游客36.8万人次,华清池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大雁塔景区接待游客8.4万人次,白云山接待游客22.9万人次,药王山接待游客13.7万人次,沿黄旅游带司马迁祠景区接待游客38.7万人次。蓝田县、礼泉县、大荔县等接待游客均超过了120万人次。
182项新春活动点亮西安
今年,西安市以“西安年·最中国”为春节主题,策划了包括灯会、庙会、社火等传统文化展演和无人机表演等时尚元素在内的182项文化旅游活动,让广大游客和本地市民亲身感受了在西安过中国年的乐趣和浓郁年味儿。
根据数据显示,仅大年初一晚间,曲江核心景区游客已经超过20万人次。同时,各大景区的灯光秀、非遗演出、社火表演等都吸引了游客观赏。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举办了第六届旺长安新春庙会,大年初一至初六景区接待人次104683人,较去年同期增长82.26%。除了传统表演,西安的无人机灯光秀也成为今年春节活动的一大亮点,数百架无人机翱翔在西安上空,为游客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灯光秀,既时尚又炫酷。
此外,由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8西安年·最中国”#我在西安过大年#全国百名游客西安行活动也在春节期间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郑州等城市游客及家庭共计100名旅游达人来西安过大年。
博物馆成“网红”
随着《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的走红,博物馆成为被公众热捧的“网红”。节日期间,陕西省共有1076万人次在文博单位里体验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明,追寻文化记忆。
今年陕西省各文博单位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一系列展示宣传陕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教育活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为代表的周、秦、汉、唐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陕西自然博物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等为代表的科普教育活动;以榆林民俗博物馆、安康博物馆、渭南博物馆、耀州窑博物馆为代表的民俗和非遗体验活动;以延安革命旧址、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体验活动,均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让观众在互动体验中了解历史,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节日期间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社区博物馆等带动的乡村游、民俗游也成为公众文化游一大亮点。以良周村社区博物馆、鲁家村社区博物馆为代表的省内27家社区博物馆也成为观众寻根脉、寻乡愁的场所。
陕西省内部分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了灯展、庙会、节俗展演、新春祈福等活动。西安城墙、大明宫遗址公园、韩城市博物馆等的新春灯会和社火展演,三原城隍庙、榆林民俗博物馆、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韩城党家村、山阳漫川关、宁强青木川等的民俗展演让公众真真切切体味到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体验到了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地域原生态的民俗味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立忠)2月2日,韩城市龙门镇北潘庄村的贫困户张岁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当了多年的农民,去年年底“摇身一变”,成为北潘庄安邦农渔专业合作社的股东,现在又拿到了分红款。在北潘庄村委会分红现...
韩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韩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