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军通讯员刘艳芹
水筑城之形,水生城之态。
色彩斑斓的6月,记者来到韩城市文史公园,园里河湖贯通、湖溪相连,让人恍然以为来到了梦中的江南水乡。
“这是依托司马迁祠和澽水河修建的国家文史公园,园区的司马湖是韩城市引黄济澽河湖水系联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站在碧波荡漾的司马湖边,韩城市水务局局长孙彦芳介绍道。
高起点谋划,做活水文章
韩城是一个资源型工业城市,生态环境落后困扰转型发展。2014年年底,韩城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打造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全力引领韩城产业转型。
千秋大业,始于规划。2015年年初,韩城市从全国邀请数家知名的设计院开展前期规划工作,几易其稿,2016年3月,引黄入城济澽河湖水系联通工程规划方案经过精雕细琢,最终出炉。
摊开水系规划的效果图,每一处水景都别具风格,令人向往。
工程通过“引黄河水促流动”“连湿地复生态”“拓湖泊添美景”,实现市境内7条河流(黄河、澽水河、白矾河、盘河、汶水、泌水、芝水)、5座水库(薛峰水库、盘河水库、小迷川水库、侯家峪水库、龙嘴水库)、11个湖泊(北海、东湖、南湖、西湖、钟灵湖、状元湖、龙泉湖、富春湖、司马湖、龙湖、夏阳湖)和两个湿地(黄河自然湿地和澽水河国家湿地)的联通,形成百里河湖水系通道,构筑覆盖全市、布局合理的“水网”体系。
工程由禹门抽黄改造工程、城市水系工程和河流生态治理工程三部分组成,总投资100亿元。
高效率突破,描绘新画卷
在韩城市2015年-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每年都要求至少启动3个以上水系项目建设。
2015年5月启动澽水河水面工程;2015年7月启动文史公园司马湖工程;2016年1月启动南湖工程,同时启动禹门抽黄改造工程;还有北海、城市水系联通……机器轰鸣、人声鼎沸,黄河西岸一时间热闹非凡。其中,澽水河生态治理和司马湖率先启动。
100亿元的投资,在韩城水利建设上史无前例,单靠财政投入无异于“小牛拉大车”,单靠水务局一个部门来管理建设,纵有三头六臂、全员参与也难以如期完成。
2015年,韩城市政府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创新之策,行非常之举,全力加快推进韩城转型发展。
在资金筹措上,推行PPP模式,先后引进陕西省水务集团、北京东方园林、浙江人文、中水十五局等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保障了项目的高速推动。
在项目建设上,推行市级领导牵头、部门联动,百里水系切块包干,同步推进。水务局负责水源工程和河道生态治理,住建局、文广局、经开区分别负责城区三湖和城市水系建设,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文史公园司马湖建设……
“百日会战”的号角在各个工地吹响,各项目单位不分节假日,连轴工作。各项目部追赶超越,争先逐优。
2016年5月1日,澽水河10公里通航水面形成,司马湖建成蓄水;2016年10月1日,文史公园开园;2016年10月城市水系之一南湖供水贯通,12月南湖开园;目前澽水河生态绿化提升、北海、东湖、抽黄改造正在如火如荼施工。
如今的文史公园、澽水河、南湖,全国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无不惊叹韩城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方位推进,塑造亲水生态乐园
“我们要把水作为韩城旅游的符号,打造亲水近水的自然生态,全面激活韩城文化,引爆韩城旅游产业。”韩城市委书记李智远2015年在调研水利工作时指出。
6月,在阳光的照耀下,南湖像细滑、柔软、毫无皱褶的缎面,静静地铺向远方。“南湖公园的建成和开放,不仅使韩城市又多了一个运动、娱乐、休憩的场所,它更像城市的空气加湿器,改善着韩城的生态环境,润泽着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正在公园锻炼的市民陈建坤大爷深有感触地说。
占地730亩的南湖公园总投资7亿多元,是韩城引黄入城济澽河湖水系联通工程的黄金水道项目,也是韩城建设“海绵城市”实现河湖联通、湖库联通的重要节点工程。
至2017年年底,韩城市百里水系、万亩水面的生态画卷将逐步展现。届时,位于陕西东大门、黄河岸边的韩城市,将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生态立市”之路,成为黄河岸边升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新闻推荐
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专栏 健身瑜伽(市区组)比赛圆满落幕
本报讯(记者牛纲)8月25日上午,陕西省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陕西信合杯”(市区组)健身瑜伽比赛在渭南市恒昌王子酒店多功能厅圆满结束。经过男单、女单、双人和集体项目初赛、复赛几个回合的较量,最终...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