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行鼓舞台表演照。
本报记者刘曌琼见习记者陈卓珂
“这辈子最激动的事儿,就是在春晚上敲了一回鼓。”韩城行鼓艺人吉勇永远也忘不了2016年央视春晚上的那场表演。对于吉勇而言,行鼓是他一生为之自豪的事业。而在韩城,行鼓是百姓们婚嫁时不能缺少的庆祝。
1、寻鼓乐源起听雄风浩荡
“韩城行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韩城市非遗办干部程永庄说。这个说法的基本依据来自《史记·乐书》。书中子夏与魏文侯议论“鼓乐”时说:“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师之臣。”
子夏后来教衍西河,到韩城及其以南地区设帐授徒,传授儒家学说。由此可证,早在春秋时期,锣鼓可能已在韩城等地产生。“相关史料表明,在其后的朝代,韩城行鼓也历经发展。尤其是唐代,郭子仪曾长期驻兵韩城,军队鼓乐对韩城行鼓也应产生过影响。”程永庄说。
也有观点认为,韩城行鼓为祭祀之乐,但祭祀的是哪位神祇已不可考。在韩城市志中记载,挎鼓子为祭祀法王鼓乐。而法王庙修建于宋真宗年间,由此韩城行鼓的源起众说纷纭。
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韩城行鼓气势恢宏,人神合一的精髓是从元代军鼓中汲取的。
“公元1234年,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灭金后,蒙古骑兵身着盔甲战袍,敲锣打鼓欢庆胜利。粗犷的鼓乐,激情饱满且感染力极强,迅速在民间传承下来。”韩城市人民艺术剧院总经理吉胜虎说。
“鼓阵、鼓谱、鼓手的着装都带有蒙古军鼓乐的特色。”吉胜虎指着演出照片上鼓手骑马蹲裆式动作说。在他看来,采用这个动作就是因为沿袭了军士击鼓时的身姿。此外,韩城行鼓的表演服装坡式战盔也颇具元代军士服装的遗韵。至明清时代,韩城行鼓基本定型,发展也相对稳定,乐器主要由鼓、锣、铙钹组成,还有“马锣”“嗡号”(即海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韩城市文化馆业务干部经过长达十年的搜集,整理出20余种流传至今的韩城行鼓鼓谱。1984年由屈海浪主编的《韩城市民间音乐资料汇编》一书出版,详解了韩城行鼓气势与技巧兼具的要素。书中写道:鼓手用鼓槌旋击鼓边铁钉似兽王之怒,鼓阵排开、鼓队合击与鼓铙分击的声音又似黄河咆哮。这一民族鼓乐声势浩大、登峰造极的辉煌历史,从书中可见一斑。
2、万面鼓声中寻常百姓家
韩城行鼓在当地传布极广。吉胜虎介绍说,“如今大一点的村庄几乎都有自己表演的队伍。西塬村是个典型,全村4000多人中,会行鼓、能上场的超过四分之一,而且男女老少都能上手来两下。”十数支民间锣鼓队以其成熟的艺术、不同的流派,活跃在韩城的各个演出场合中。
“平常大部分是参加农村的婚礼演出,过年期间忙一些,从正月初五到正月十五,天天都有演出。”春晚舞台走出来的吉勇,如今声名在外。总有乡邻慕名而来,希望他和他的锣鼓队为自家的喜事增添喧腾的鼓点。
韩城行鼓在保留原有军鼓乐艺术风格的同时,在表演中还进行了内容的加工。新引入的“绕杆子”,让村里的姑娘们身着艳服,手执彩绸束扎的花杆,在鼓手旁摇曳舞动。鼓队中的指挥者,令旗挥舞,腾挪跳跃,挥洒自如,阵阵鼓声仿佛千军万马奔腾而过。那婀娜的舞姿、翻飞的花杆、美丽的色彩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积极确定重点民间艺术门类和重点乡镇、村、单位,有计划地进行扶植和培养,推出精品,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程永庄说,目前韩城已经推出了西塬、薛村、东庄等一批当地知名鼓队以及“锣王”“鼓王”“醉鼓”“醉镲”等一批优秀表演人才。
“行鼓艺术是从民间艺术中凝练出来的。通过打造品牌、扶植表演人才,让这片孕育行鼓的土壤更加肥沃。”吉胜虎说。
事实上,韩城市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让行鼓这种民间艺术活动越来越活跃。广大群众自发购买锣鼓、服装道具,成立了上百支锣鼓社火队,参与活动的群众人数多达六七千人,群众性的锣鼓协会也普遍成立起来。
2008年,韩城行鼓顺利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韩城成了渭北名副其实的锣鼓之乡、民间艺术之乡。
3、行鼓走出去创新引进来
“非遗艺术只有走出去,才能得到发展;只有进行交流,艺术上才能不断创新。”程永庄认为,以韩城行鼓为代表的韩城民间艺术近几年对外交流频繁,既开阔了视野,又吸收了别人的长处,在经过不断的艺术整合后,不断推出精品。
“我们刚开始打鼓时,都是自己组成的一村一社散漫鼓队,表演队列缺乏变化,鼓手姿态呆板,鼓点单调冗长,很难适应大型对外演出。后来在多次走出去参加演出中,我们学习了陕北、山西等兄弟鼓种的长处,并请专业人员多次从鼓点完善、步伐更新、队列组合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使韩城行鼓成了可登大雅之堂的优秀民间艺术。”回顾自己的行鼓生涯,吉勇这样总结道。
“这是1997年,韩城行鼓赴香港参加香港庆回归大型庆祝活动,为韩城人赢得了‘中华第一鼓\’的美誉;这是2008年奥运会,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演出;这是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陕西活动周的展演……”吉胜虎从贴满行鼓表演的照片墙走过,一幅幅介绍过去,言语间满是自豪。
1997年,36岁的吉胜虎当选西塬村村主任。从那一天起,他带领着村里的鼓手不断精进创新、“征战四方”。一次次,登上更大的舞台;一次次,展现更娴熟的技艺;一次次,激荡着行鼓中的黄河魂。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萌时间推到5年前。5年前的5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宣布韩城成为全省第一个省内计划单列试点市。对这个传统的能源工业城市来说,这是一个从旧而新、涅槃重生的分水岭。从这一天开始,...
韩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韩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