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 记者 刘雪妮
核心提示
在西安做生意近20年的俱智荣回到富平县刘集镇十字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村貌变个样。
他在改变村容村貌的同时,还不忘让群众在继续发展奶山羊产业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
近日,在富平县刘集镇十字村吊篮西瓜大棚,采摘、套袋、装箱一片忙碌的景象,处处洋溢着集体经济发展给农村带来的新活力。
十字村曾经是贫困村,位于刘集镇北2.5公里处,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5118亩。因为刘集镇是奶山羊大镇,几乎家家户户养殖奶山羊,所以种植业目前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我们村虽然基本家家养羊,但规模都不大,种小麦、玉米除去农资投资,基本也没多少收益。村里巷道很窄,房屋一边是旱厕,另一边是羊圈,村容村貌很差。”提起十字村前些年的状况,村民刘学才直皱眉头。
2016年7月,在西安做生意近20年的俱智荣回到村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我前些年回来,不管开啥车路上都要被荆棘等划得一道一道的,那会我就想着能不能想办法把路修宽些,能不能让乡亲们把日子过红火。后来决定放下生意回到村里,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村子面貌变个样。”一上任,俱智荣就从村容村貌着手,用3个月时间拆除了700多个厕所。
随后,十字村请来专家,对全村进行了详细规划,并积极争取资金,建成了占地225平方米的村委会,对进村路和所有巷道都进行了拓宽硬化。做好“面子”的同时,还铺设了地下排水管道,彻底解决了村子排水问题。另外,将垃圾场改建成文化广场,让村民有了休闲的场所。
如何让群众在继续好好发展奶山羊产业的同时,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结合当地实际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俱智荣和村两委一班人经过考察分析,发现种植绿色无公害精品吊篮西瓜是个好产业。
“投资大作务技术要求高,万一种出来卖不出去咋办?”一些村干部和群众纷纷提出质疑。
确实不能让群众冒险,大家的日子本来就不宽裕,根本输不起。因此俱智荣他们考虑再三,决定在村委会后面的承包地里发展温室吊篮西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9年年初,俱智荣他们看着即将长成的西瓜如同看着自家孩子一样开心时,却因为温度和湿度没有控制好,西瓜突然感染了严重的白粉病。
“赶紧打药吧。”好多人提出最直接可行的建议。
“坚决不行,既然是绿色无公害产品,一点农药化肥都不能有,咱不能一开始就欺骗消费者。”俱智荣果断否决了这个提议。
虽然后来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没能控制住白粉病蔓延,其中一棚吊篮西瓜全部烂在了棚里。
2019年春节前,十字村又开始整修大棚,新一茬吊篮西瓜苗栽了进去。不用化肥、不用农家肥,更不用农药,西瓜生长养分靠加生物菌发酵后的油菜籽和油葵供给,精准控制温度湿度。万一有病害,他们就用高度白酒进行防治。
与此同时,十字村筹划成立了佰里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除了销售当季的西瓜、甜瓜等生鲜瓜果外,还销售村民自种菜籽加工的油、各种豆子、面粉、杂粮、柿饼等。公司以经济收益的60%为贫困群众分红,为村民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建立了牢固的网上销售平台。因为公司每天都需要大量工人进行商品挑拣、包装等简单劳动,所以吸纳了10户贫困群众长期就业。
“我一直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看,今年我们这瓜长得多好,削掉绿皮,带着外面那层白皮一起吃也是甜的。”在西瓜大棚里,村会计俱建军脸上掩藏不住的喜悦。他说,西瓜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一个50元都会被抢光,经济收入是传统粮食收入的3倍以上。
“我70多岁了,到公司这边就是挑拣下货,活不重,一天能挣三四十元,家里两亩多花椒树能管上,做饭啥的都不耽搁。”贫困群众冯淑云边拣装边说。
65岁的贫困群众张秀英家里养了13只奶山羊,闲暇时间也在这里打工。“我喂完羊了就过来包货,每天能挣二三十元。我手慢没其他人干得快,但挣的钱咋都够零花。”她爽朗一笑对记者说。
除了种植无公害西瓜外,俱智荣还在大棚旁边的地里试种了市场反应较好的贝贝南瓜,还计划秋季试种水果玉米。“要带领群众致富,还得引导他们种植效益好的农作物。只要产品种出来市场反响好,就可以和群众签订购销协议。群众种多少,村上的公司包销多少,让他们稳定增收致富。”
俱智荣还带记者去看了主体已经建成的占地7亩的奶山羊养殖场。他说,养殖场建成后,群众可以将家里零散养殖的羊搬到小区,免费在小区养殖,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还能让居住环境变得更好。
据十字村第一书记杨富凯介绍,该村原有贫困群众25户50人,目前剩余6户7人,大多都是兜底户。村上目前正在想办法,尽力带动他们早日脱贫。
俱智荣告诉记者,他每天晚上回家,门上都挂着水饺、包子、煎饼等村民送来的饭菜,就是不饿他也要吃一些:“群众对咱是真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雪妮见习记者任晓彤5月27日清晨4时多,天刚蒙蒙亮,老李两口子就起了床,羊场41只羊中19只是成年奶山羊,早早起来才能...
富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富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