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日报记者 刘雪妮 毕云丹
在富平县到贤镇东仁村,村干部和村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农民要致富,干部来探路,产业要发展,党员做中坚。”因为他们的好日子与这句话息息相关。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近年来,富平县坚持党建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将党建落实到产业发展上,落实到致富增收上,把“旗帜村”创建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党员干部探路,村民紧跟发展的步伐。用经商的头脑经营东仁,使东仁的精神面貌和物质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不光从土里刨出了粮食,更刨出了美好的未来。
农民要致富,干部来探路
雨天,何三喜端着面碗悠闲地蹲在门前的石墩上吃着。看着村支部书记张彦武带着两个人径直向自家门前走来,他即刻起身一边招呼大家进屋,一边匆忙放下碗筷吩咐妻子为来客倒水。
跟随何三喜,众人通过一段旧日的泥瓦房来到他家的正屋。屋内,平整的地砖依次铺开,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家被何三喜装修得极为舒适。可在2013年以前,这一切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那时,何三喜和妻子耕种10余亩土地,两个儿子上学,老父亲患病,家里经常入不敷出。他指着屋前暂存的那间泥土房说:“那些年光景不好,一家五口挤一间房,厨房还是用篷布临时搭的。”
“10多亩地年年种小麦和玉米,年年没有收成。”何三喜的妻子随口说道。那些年,东仁村村民只会在土里刨粮食,日子大多过得紧紧巴巴。
2011年,常年在外做水果生意的张彦武回到村里担任了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收入普遍不高的现状,张彦武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党员引领加示范。”他和村“两委”班子都很认同县镇提出的将党建和群众致富结合起来的思路:“农民要致富,干部来探路,产业要发展,党员做中坚”。
当年,张彦武流转土地200多亩、介西组组长党胜武流转50亩、南王组组长王平娃流转70亩、党员党满盈流转130余亩……纷纷试种葡萄、桃、樱桃等。来年,张彦武带领其他村干部和党员前往杨凌、户县等地学习夏黑、红提等葡萄品种的种植方法。期间,他们率先在全镇做起了设施避雨栽培示范,减少了葡萄病害发生率,使葡萄的喷药量减少60%以上。
产业要发展,党员做中坚
2013年,受村干部和党员启发,何三喜决定照搬他们的经验,试图搭上东仁村发展的快车。
他流转土地十几亩,加上自家的十亩口粮田一并种上了桃树。那一年,东仁村像何三喜如此模式发展经济作物的不乏其数,其中面积最大650亩,最小20多亩。
随着桃树逐渐进入盛果期,何三喜的日子和东仁村的面貌一天天好起来。很快,何三喜盖了新房,接着对整屋进行了装修,各类家电设备一应俱全。为了安全,他还在新房檐下安装了摄像头。
2018年,何三喜家的桃子因为管理科学,品相好、口感甜,直接被县城的两个大超市全部打包订购,为他带来17万元的收益。何三喜用这些钱为大儿子在富平县城购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如今,何三喜所在的村组在县城没有购房的仅四五家。
说起今年的情况,何三喜“唉”了一声。邻居王红卫说:“差点滞销,多亏村干部。”
2017年已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彦武接话道:“关键还是果品品质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不过也好,提醒咱时刻紧盯市场种优质水果。”今年,桃子价位一路走低,张彦武建议村民将桃子全部入库,等候时机。不久,张彦武靠着以前做水果生意的人脉,借助“一带一路”,将桃子送到了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同时,靠着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让东仁村的桃子和其他水果一起飞出了陕西,飞向全国。很快,全村的桃子销售一空。
农民就地变工人,就业增收不离村
“听说今年有人给桃树铺设反光膜,桃子品质整个上了层楼。”
“群里有人推荐一款果园除草机,张书记帮我参谋参谋。”
何三喜家里,村民和村书记的聊天已经开启了经验交流模式。东仁村现任村委会主任党满盈说,这样的场景是他们村近年来的新常态:“大家就是谝闲话,话题也始终绕不开发展,离不开果园。”为此,他们村还建了果树管理微信群,方便大家交流。
如今,东仁村3680亩土地的90%发展成了产业园,有些群众还从外村流转土地发展葡萄、桃、樱桃、苹果、酥梨等特色林果业。随着集约化种植模式慢慢成熟,园区对务工人员的需求量逐日增加。如今,除了要干好自家的活,何三喜两口子和其他群众还去园区打工。“农民就地变工人,就业增收不离村。”张彦武说。
随着东仁村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何三喜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但他还有一个梦想:“给老二买套房,车也不能少。”
放假回来小住的二儿子并不认同父亲的想法。小何说,其实现在像他一样想法的年轻人很多,大家越来越看好农村这片发展的广阔天地:“现在村里就是金窝窝,守住土地过日子那才舒坦!”
新闻推荐
1978年出生建筑公司负责人初中毕业后,刘爱国进工地做工人,粉墙、刷漆,有时还会承包一些小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刘爱国现在买了车...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