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郭青)2月7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唐代宗元陵考古获重要成果,新出土石刻27件,发现的元陵下宫建筑遗址对研究、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北部的檀山之阳,是唐朝第八位皇帝代宗李豫的陵墓。唐代宗在位18年,其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边疆不稳,经济衰败。元陵依山为陵,陵园主体略呈长方形,东西长1472米,南北宽1437米。陵园神道之南有乳阙和鹊台遗址。下宫位于陵园南门门址西南约3532米,东距鹊台约1086米。整个陵区周长约20千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7年对唐元陵的神道石刻及下宫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和清理,完成发掘面积500平方米,清理大型宫殿建筑基址1处,清理石刻24处,采集文物标本近50件。考古人员介绍,元陵神道及四门石刻的种类和配置与乾陵相同。石刻原地面保存不多,仅有南神道的翼马1件、西门石狮2件、北门石狮2件及石马2件。本次发掘新出土石刻共27件,其中包括南神道石柱2件、石鸵鸟1件、石马3件、牵马人石刻2件、石人9件、蕃酋石刻2件、石狮1件,北神道石马4件、牵马人石刻2件、石虎1件。
元陵下宫位于元陵东北约650米处,勘探发现南北分布有两座大型建筑基址。发掘的下宫1号建筑基址,整体呈长方形,西半部被现代水渠破坏,现东西残长约28米、南北进深约25米。经复原可知,整座建筑遗址由南北3排柱础、东西8列柱础构成,进深两间,面阔7间。在建筑的南北两边还清理出散水和踏步的痕迹。殿址四周的散水基本损毁,其外侧的挡砖基本保留,东部夯土台基外侧还保存了部分包砖。这些留存的散水和包砖遗迹一方面标示出了散水的范围和走向、台基的构筑样式,同时也框出了大殿建筑的完整范围。发掘前,地面上堆积有瓦砾,考古人员在堆积层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烧土痕迹,且所有柱础的四周均有炸裂现象,应为火烧后留下的痕迹。本次发现的元陵下宫1号建筑遗址,对研究、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记者杨晶)近日,省农业厅发文通报了全省开展农民合作社发展典型模式调研报告评选结果。富平县推荐撰写的两篇调研报告荣获一等奖。其中由富平县农业局张军撰写的《富平县富皇苹果种植专...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