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富平新闻 > 正文

家庭农场把地种得更好 ——走进富平家庭农场看流转看经营看变化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8-17 07:0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齐卉

家庭农场,自2013年首次被提及以来,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连续第5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为家庭农场定下发展方向。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在农村三产融合趋势下,这些家庭农场会有哪些特点?农场主们经历和收获着什么?家庭农场给农民、农业和农村带来怎样的改变?7月13日,记者走进富平县家庭农场,感受家庭农场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新变化。

蓬勃发展的富平家庭农场

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农场对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难题很有裨益。富平县通过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等,短短几年,把能人培养成职业农民,把专业大户培养成农场主,家庭农场的发展渐入佳境,以家庭农场培育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走在了陕西省前列,并逐渐成为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新兴力量。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六有”示范性家庭农场为载体,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截至目前,全县成立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生态休闲等产业的各类工商注册家庭农场61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5家、市级63家、县级209家;家庭农场累计流转土地8.6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29.96万亩的28.7%;养殖类家庭农场基本实现家禽适度规模养殖。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辐射带动了全县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田、园、场、区建设,加速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标准化和专业化进程。

土地微平整,全程机械化,规模效益显著

从2014年开始,农场主张胜吉陆续从附近3个村庄的村民手里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0亩,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这么多地,怎么种?都说种地不挣钱,他打理的2000多亩地,种的全是常见的玉米和小麦,按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别说盈利,能保本就不错了。张胜吉盈利的秘密是什么呢?

张胜吉流转的土地多是盐碱地,宽窄不一,高低不平,给耕种带来了诸多不便。去年,借助富平县农业局的土地转型升级项目,张胜吉从新疆库尔勒买回了激光平地仪,采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对自己的1000亩土地做了平整。平整后的土地高低误差不超过两厘米,不仅耕种起来便利、快捷,经营成本也大幅下降,大大提高水肥利用率。

“原来我浇一亩地下来就是80多块钱,现在浇一亩地20多块钱,我这地秋麦两料要浇4次,一次如果说降50块钱的话,直接从经营成本上就降200块钱。再按今年这个情况来说,估计平均亩产能达到600公斤,经营好的话,每亩能挣三五百块钱。”土地微平整在给张胜吉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同时,也坚定了他种田的信心。

记者注意到,张胜吉整地并不是把耕地整得更平,而是专门设计了一定的坡度。张胜吉告诉记者:“从这个进水口到地的末端,每过400米降低一米,这样弄下来,水肥的利用率最高,肥不流失,水不浪费。”

虽说节约了成本,但这么大面积的地,种得过来吗?张胜吉说,他现在种粮食,从耕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走进张胜吉家的院子,偌大的院子里停满了各式农机具,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深松机、玉米收割机、农药喷洒机……林林总总的农机具着实让人开了眼。在张胜吉眼里这些机械就是自家的“宝贝”,因为他靠这些铁家伙不但省了人力,还发了家致了富。

他还成立了家庭农场服务中心,以优惠的价格帮助周边6个家庭农场和1500户农户共计3万亩农田进行作业,去年仅这一项,就给这些乡亲省下了60万元的支出,而他的毛利收入也高达70万元。张胜吉对记者说:“同样的作物,同样的土地,由我种植,每亩地比别人节约成本200元左右,一年收入百万元,靠的就是土地微平整省下了水费和生产机械化。”

种养结合,完善设施,办好农场有信心

早上9时多,记者来到富平县张桥镇华阳之恋家庭农场时,两旁的苹果树上结满沉甸甸的果子,果树下成群的鸡鹅正在觅食,整个农场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农场主李永礼两口子早早就开始忙活了。

李永礼告诉记者,他500余亩的家庭农场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果树、粮食和养殖。其中,苹果面积最大,有200亩,葡萄和冬枣各100亩,还有少量的樱桃及50亩的粮食来做大田实验。作为全省第一批家庭农场,经过4年的奋斗,他的家庭农场从一开始的困难重重已经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第一年就赔了十来万元,差点做不下去。”谈到一开始做农场,李永礼有些不好意思。2013年,李永礼流转了300亩土地,“华阳之恋家庭农场”正式挂牌。信心满满的他买了3万株苹果苗,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那一年天气大旱,他雇人拼命拉水浇地也没能挽救苹果苗全部旱死的命运。

水源,成了他日思夜想的问题。同时他也意识到,不能搞单一种植,多种模式才能分散风险保收益。第二年,他又流转了200余亩地,分赴户县和大荔学了樱桃、葡萄和冬枣技术。如今这几类经济作物,每亩收益都在5000元左右。他还养了2000多只鸡鹅,不但解决了果园部分的除虫除草问题,还能出售鸡蛋鹅蛋。

尽管第二年的打井解决了水源问题,但大水漫灌的浇水方式,让他500亩地一次得雇4个工人24小时不停在果园里浇足一个月。不说水费,光人工都得1.2万元。有没有办法更省水,更省劳力呢?他开始不断跑农业局、农技中心请教专家,商量方案。

2014年,在县农业局的帮助下,按照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李永礼的家庭农场里共实现了8种现代农业灌溉模式:30亩示范面积的樱桃种植区,采用小管出流模式;50亩示范面积的葡萄警戒值区铺设滴灌管;70亩示范面积的冬枣种植区采用地插微喷;小麦玉米轮作区采用半固定式大田喷灌;苹果和小麦套种区采用韩国进口的微喷带……

如此一来,李永礼的家庭农场不仅节省灌溉用水50%,节肥20%,降低生产成本25%,粮食产量也增加20%以上,果树增产30%,亩均增效35%。而且,不再雇用工人,他自己一人拿手机轻轻一点,就可控制所有灌溉用水。“简单说,一次浇水就能节约水费10万元左右,一年浇3次,就能节约30万元。”李永礼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李永礼告诉记者,按照苹果园的长势,预计3年就能收回成本,以后就是净利润了。“家庭农场这条路很长,但一定会越来越好。”李永礼对家庭农场的前景很有信心。

新闻推荐

陕西已有15种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阳光讯(文军记者刘珺)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新一批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的产品名单,由陕西检验检疫局推荐的富平县“美羚”牌羊奶粉(全脂羊奶粉、调制羊奶粉)、洋县“朱鹮”牌黑米酒、黑谷牌黑谷酒和吴...

富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富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庭农场把地种得更好 ——走进富平家庭农场看流转看经营看变化)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