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富平新闻 > 正文

“智探”杨建龙 ——记全国优秀警察富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建龙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8-15 07: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蕊 实习生 李彤

有人经营公司,有人经营事业,有人经营家庭,但你听说过有人经营案子,尤其是大案、要案、恶性案件吗?

杨建龙就是经营案子的高手。经营公司能获得经济效益,经营事业可以获得认可进步,经营案子能有啥结果?

“能顺藤摸瓜把贼窝一锅端,能破大案、要案。”杨建龙说。

熟悉杨建龙的人都清楚,杨建龙有三大“必杀技”:一是善谋略,二是抓细节,三是眼光毒。

智放小偷

2016年12月19日,富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办公室。

“杨队,张桥镇派出所抓了两个偷手机的嫌疑犯,问咱咋处理?”

“放了。”杨建龙连眼皮都没抬。

“啥?放了!”办案民警大吃一惊。

“你只管放,出了问题我担着。”杨建龙说。

办案民警刚离开,杨建龙就从凳子上一跃而起,开始“排兵布阵”。

两名嫌疑犯绝对没有料到,他们前脚刚踏出派出所大门,后脚就走进了杨建龙布置好的“天罗地网”。

“扒窃主要集中在陕西渭南和河南两地,被盗手机在渭南统一固定回收,再由西安的上线销赃组织统一贩卖给深圳的翻修团伙。”那张挂在办公室半年之久的犯罪活动图纸早已被杨建龙标记得密密麻麻,一条清晰的盗销活动路径和一张严密的四级犯罪网络跃然纸上。

“收网!”2017年4月28日,杨建龙一声令下,五张大网严阵以待,17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这起由省公安厅督办的跨省扒窃案宣布告破。

从2个小偷追踪出31名涉嫌盗销活动的犯罪嫌疑人;从1部被盗手机找到2000多部涉案赃物;从1起偷手机案牵扯出跨省跨区域的系列扒窃大案,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谁都没有料到,这起连刑侦专家都束手无策的大案,会在富平县的两个小毛贼身上找到突破口。

“大案不破,枉为刑警。破大案,必破根。”这是杨建龙的口头禅,更是他这些年来的办案准则。17年间,杨建龙共抓捕10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花椒破案

跨进审讯室,杨建龙迅速将嫌疑人上下打量了一番。“黄军装、黄军帽、斜挎包,就是他了!”

杨建龙心里有了底,徐徐坐在嫌疑人面前,问道:“你们村苹果园挺多的?”嫌疑人紧缩眉头,低头不语。

“果园这么多,咋也不太有人看护?”

嫌疑人抬头,眉头有所放松,轻声回应“没什么人偷,不用看。”

“那你跟媳妇在家,也不务几亩果园,挣点钱?”

嫌疑人嘴角浮起一丝不屑的笑意,摇摇头说“弄那玩意儿干啥。”

“务点果园,种点花椒树,我看你们村都这么弄,你家都没种?”嫌疑人神情轻松,抬起手摆一摆,“都不种,弄不了。”

啪!杨建龙拍案而起,从抽屉里拿出一袋花椒,举在手中追问道:“那你衣服兜里的这袋花椒哪儿来的?”

“从果园里摘的。”嫌疑人说完一愣,收起笑容,眉头又皱了起来。

“你刚说你家没有花椒树,那就是从别人家果园摘的。这花椒粒红中带青,肯定是天没亮摘下来了,你在踩点对不对?你把它掐得粒粒分明,说明等了很久才等到作案时机,作案地点就在苹果园对不对?”空气一瞬间凝固,刑讯室里,杨建龙步步紧逼,嫌疑人两手一摊,如梦方醒却悔之晚矣。

短短五分钟攻心战,却步步为营惊心动魄。

“自2002年起,富平县相继发生十多起入室盗抢案。嫌疑人非常狡猾,要想击破他的心理防线,这几颗花椒粒就是关键证据。”杨建龙说道。

于细微之处找到突破口,是杨建龙的第二“必杀技”。一块青砖、一根木棍、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破案关键。靠着敏锐的洞察和缜密的推断,杨建龙共破获重大刑事案件4000余起。今年5月19日,杨建龙当选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成为富平县公安局建局68年来唯一获此称号的公安干警。

一双“鹰眼”

富平县公安系统的人都知道,杨建龙的眼睛“毒”得很。

2014年3月的一个深夜,杨建龙和队友们还在为富平县频发的奶山羊盗窃案忙碌,却不想抓到了两个难啃的“硬骨头”。

“你们都出去吧,我试试看。”杨建龙打发走同事,独自走进审讯室,搬了把椅子坐在疑犯对面。

15分钟、1小时、2小时……6个小时过去,杨建龙一言不发,只管盯着嫌疑犯。

“杨队长,你问吧,我都交代。”6个小时的对视后,嫌疑人泄了一口气,最终败下阵来。

7月8日,在富平县公安局,杨建龙向记者讲起了这场眼神审讯的细节。中等身材,圆脸盘,小平头,刚过不惑之年,打眼一看杨建龙就是个普通人。可你若不经意间和他对视,就会发现他的眼睛如鹰眼一般,似乎能看穿你的内心,被他眼风一扫,瞬间就能感觉到其中的凌厉与“杀气”。

“不好意思,多年的习惯改不了了。干我们这一行,越普通越不起眼就越好办案。我唯一掩饰不住的,就是自己的眼神。”杨建龙挠了挠头,解释道。

如果说经营案件拼的是智慧和定力,那么侦破案件、审讯疑犯时,凭的就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这样的深厚功力还要从杨建龙在派出所做民警时说起。

2011年,富平县医院,派出所同事正在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常规询问,杨建龙却独自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病床上躺着的是采石场的两个工人,正在接受治疗,现场还有一位采石场老板,因病情严重被送去了抢救室。二十多分钟过后,杨建龙才将目光移开,起身走出医院。

回到派出所,杨建龙直奔所长办公室,撂下一句“这个食物中毒不简单,我断定有人故意投毒杀人。”所长看着他,一脸茫然。

“咱们兵分两路,一组去医院询问,我推断这两人中肯定有人上过高中,刚才闹着要拔胃管;另一组跟我去采石场,勘查现场,寻找证据。”从所长办公室出来,杨建龙已心中有数。

三个小时后,杨建龙带着从采石场的石缝里找到的半瓶老鼠药回到办公室,正好碰到刚从医院回来的另一组同事。“还真是神了,那个刘大全(化名)果然一直闹着要拔胃管,而且他是高中毕业。”同事带着疑惑说道。

“这个人就是犯罪嫌疑人,提审吧!”经过审讯,原来刘大全不小心用带泥的铁锨磕碰了老板的轿车,老板骂了几句。他怀恨在心,就在食物里投毒报复。

直到案件告破,杨建龙才讲明断案依据。“一是在医院里,刘大全根本不像中毒,他一直眼神闪烁,不像另一个人两眼浑浊,不省人事。二是没中毒才会拒绝洗胃,高中文化才知道打毒清对身体有害。证据相加,答案显而易见。”

不忘初心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孤独寂寞,一个人和自己较劲并向卓越不断靠近的日子。

杨建龙亦如是。

“他是个工作狂,最夸张的一次12天行程三千多公里,跑了四个省,吃睡全在车上,体重直接瘦了十多斤。”“他对案子特别痴迷,破不了案时要不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出来,要不一个人发呆或自言自语,看着怪吓人。”

“他屡次受伤,右眼被嫌疑人刺中缝了54针,半年后家人才知道。”

“他就是家人眼里的陌生人,其中有一年只回了八次家,直到父亲去世也没能陪父亲过个囫囵年。”……

同事、家人零零散散的言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基层刑警的艰辛与付出。

“为什么要当警察?”记者问。

“小时候农村盗窃案特别多,有一年冬天,父亲为爷爷购买了松木寿材,放在院子里。那天晚上下着大雪,后半夜村里的狗突然叫个不停,父母从熟睡中惊醒,生怕寿材被偷,披上衣服,拿上农具守在院子里,一直守到天亮。看着他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背影,我当时特别希望自己是一名警察,有我在,父母就能睡个安稳觉。”

那个情景深深刻在了杨建龙脑海里。17年来,杨建龙所守护的,不仅是自己父母的安宁,还有一个个家庭的安宁。

新闻推荐

爱心涌动荆山塬

本报记者王能力真情铸就希望,爱心传递生命。8月5日上午,富平县荆山塬上中华郡园区内爱心涌动,一场为重症患者张海涛的捐款行动在这里举行。张海涛是富平县美原镇金粟村村民,2009年初开始感觉站立不稳...

富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富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智探”杨建龙 ——记全国优秀警察富平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建龙)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