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渭南
2018年
新增造林61万亩
绿化道路858公里
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
大荔县、合阳县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潼关县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华州区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2019年
做好渭河综合廊桥等183个项目建设
年内绿化道路300公里以上 造林45万亩
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72个
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
近两年,渭南不断改变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激发城市发展活力。今年渭南“两会”报告提出,美丽渭南建设,以美丽道路为骨架,美丽镇街为节点,美丽乡村为依托,美丽经济为基础,美丽文化为灵魂,生态宜居、彰显特色的美丽渭南正在绘制新画卷。
绿化美化为依托
实现天蓝山绿水清
2018年,渭南突岀中心城市治理和美丽渭南建设,强健“城市体魄”,扮靓“乡村容颜”。加快补齐基础短板,310国道渭南东至罗敷段改建工程主体完工,合铜高速、黄蒲高速进展顺利,卤阳湖国家民机试飞基地开工建设。围绕“美化、亮化、净化”,全面开展“铺平百姓脚下路、点亮群众头上灯”等10方面综合治理。
启动美丽道路、美丽镇街、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丽文化建设,突出国省干道和通景路绿化提升,新增造林61万亩、绿化道路858公里,建成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5个,绿树成行、连片成林、环境优美的美丽渭南“种子”茁壮成长。大荔县、合阳县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潼关县被评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华州区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秦岭南北两山天然生态屏障。铁腕实施蓝天保卫战,积极争取国家清洁取暖城市试点,突出扬尘管控,狠抓散煤、“散乱污”企业和“油路车”治理,加快主城区渭化、金钼化学等企业搬迁,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解决群众“心肺之痛”。
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扎实开展脱离实际造景造湖专项治理。全力打赢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集中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湿地修复,完成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确保重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让秦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深化城市综合治理
全力抓好渭河综合廊桥等建设
近两年,渭南在不断改变城市发展格局,优化城市空间形态,激发城市发展活力。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建设,加快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让城市更宜居、县域有活力、乡村更靓丽。
坚持生态、精致、宜居,进一步强基础、塑个性、增活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兑现城市价值。今年全力抓好渭河综合廊桥等 183 个重点城建项目建设,突出优质饮水、生态廊道、交通体系三项工作。积极实施优质饮水工程,统筹谋划资源总量和城市容量,科学制定南山支流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努力让更多群众喝上秦岭水。
同时,加快补齐供热、供气等基础短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化城市综合治理,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抓好背街小巷等整治提升,让城市更舒适、更便利。推动华州区加速融入主城区,提高融合度,拓展新空间。
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今年将建成生态村
加快美丽渭南建设,以美丽道路为骨架,美丽镇街为节点,美丽乡村为依托,美丽经济为基础,美丽文化为灵魂,全面巩固美丽渭南建设成果,建设生态宜居、彰显特色的新农村。
据了解,建设美丽渭南,实施乡村振兴,提升人居环境,渭南市委、市政府按照《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结合渭南“农业”和“人口”大市的特点,制定了《渭南市美丽渭南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2018—2020年)行动方案》,实施“五美”渭南首抓道路”的部署,全市对“四路”(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干道,通景路)沿线实施林带式绿化及道路沿线镇村环境整治工作。
如今,走进渭南各个县(市、区),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善,彰显渭南人文、自然、历史等因素的驿站,也充分彰显着渭南各地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今年,渭南将突出道路绿化提升,统筹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年内绿化道路300公里以上造林45万亩。加快美丽乡村和美丽镇街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72个,全市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生态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生态休闲深度融合,让群众吃上“生态饭”“美丽饭”。积极弘扬美丽文化,倡导乡村文明新风,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力争打造乡村振兴的渭南样板间,让美丽渭南形象更具魅力。华商报记者 邢雪雪 摄影 刘渭林
新闻推荐
三苏苑项目建筑群。本报讯(记者刘娟文/图)“三苏镇是苏东坡的出生地,我们一定要用心把它建设好。”5月16日,在三苏镇三苏文化...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