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齐卉通讯员王成军
陕西省渭北地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月3日,在大荔县段家镇段家村的地头,60岁的张文升正在看着两家农户用水交接。他是这条渠道的斗管员,已经干了十多年了,管理着3个自然村200多农户、1000多亩地的灌溉用水。他感慨地说:“这十几年,引黄渠道越建越多,越修越好,家家地头都有引水口,特别方便。现在实行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大家的节水意识更强了。”
“过去一到灌溉时节,我们就扒开口子漫灌,分、引渠常常跑水漏水,渠道溢水,村上的人还常常发生争水、抢水纠纷。”西支渠斗管员李得运坦言。
“过去用水计量不到地头,用了多少水也不知道。现在量水标尺建到了地头,推行斗口计量,我们用水都得精打细算了。”段家镇东高塬村正在春灌的村民王义昌说。
从长期饱受缺水灌溉之苦到用上了黄河水却不节水再到如今爱水惜水珍惜一分一毫的水,大荔县段家塬灌区老百姓的变化,便是二黄灌区实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渭南市二黄灌区积极推进工程建设、泵站改造、节水改造、完善计量设施等重点工作,建设成“一看渠水二看泵站,三看屏显加曲线;干支渠首控总量,分水有尺,计量有堰”现代化灌区,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节水灌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种植柿子树的大户姚义昌为自己设计和建设了一段末级衬砌渠道:他把田面打理得很平整,每5米设一个分水口,在分水口的出口和下游都设计有凹槽。渠道和田面水平,使用时,挡水板上裹上一层塑料布,往下一插,分水和挡水效果非常好,几乎没有水渗漏。
二黄大荔总站灌溉管理员李萍告诉记者,我们认真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宣传引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选好典型、讲好故事,让灌区群众对水价改革精神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群众节水积极性很高。
记者了解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在二黄大荔灌区已经全面启动。在过去的三周时间里,总站组织各级人员深入学习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文件,加大力度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政策的宣传,做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家喻户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但切实解决末级渠系的乱收费、乱加价问题,也提高了群众的节水意识,通过差异化水价等政策,使群众从“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
新闻推荐
通讯员王宁晓斌记者单江鹏聆听先贤家风故事,感受同州家风文化。3月19日,大荔县首家家风馆在朝邑镇平罗村落成开馆。家风馆...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