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大荔新闻 > 正文

大荔面花 指尖上的民间绝技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19-03-13 04:36   https://www.yybnet.net/

面花,俗称“花花馍”,是用面制成的民间艺术品。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普遍流行于以吃面食为主的我国北方,是中国劳动妇女智慧的结晶。春暖花开时节,三秦都市报记者走进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大荔县,深入了解大荔面花的传承和发展。

大荔阿寿村的面花,是现今全国唯一的一种以大型建筑形式呈现的祭祀面花,气势恢宏非一般面花可以比拟。而这里的祭祀面花源于阿寿村纪念药王孙思邈的“二月二”古庙会。

在“二月二”古庙会上,阿寿村的村民们按照药王庙的建筑形状,经过和面、发面、捏花、做主体、溜花、蒸熟、逐件组装等几个步骤,把当年的“药王庙”又重新展现在后辈面前。这组建筑面花分为“药王庙”“药王洞”“戏楼”“前后殿”“牌楼”“旗杆”“狮子”“花贡”“转轮伞”“蜗牛山”等十余件。其中最大的戏楼、前后殿高约80厘米,宽约80厘米;庙门、牌楼外饰雕梁画栋,气势雄伟;墙壁外饰以白梅贴面,似象牙玉石雕琢,如万朵梨花绽放,意象生动而巧工天成。“药王庙”系列面花多次在省市展赛中获得大奖,被称为“中国一绝”。

大荔面花按其用途可分为时令面花、喜庆面花和祭祀面花三大类。春节、端午节、九月九等节日用的叫“时令面花”;结婚、过寿等用的“喜庆面花”;丧俗和庙会等用的叫“祭祀面花”。以洛河为界,洛河以北的比较细腻、精巧;洛河以南的比较粗犷大气。

憨厚、淳朴、聪明的大荔人,把自己深厚的感情和对亲人的祝福、感恩,以及美好的愿望统统都寄予在了“花馍”上。如此一来一往的风俗习惯,也成就了一大批的“能妇巧婆”,为民间艺术这座宝库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和新鲜血液。

近年来,大荔县着力加大对大荔面花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设立了面花活动及传承基地,2018年5月大荔县文体广电局与陕西省艺术馆联合举办了“全省新农村巧娘面花技艺提高班”,挖掘培养省市县传承人45人。

目前,大荔面花主要是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传承。面花富有观赏与食用价值,销量逐年提升,产品供不应求。面花产品制作经营与销售,为农村妇女、老人及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平台,其中闲散劳动力就业36人,安置贫困户30户,残疾人就业4人,每人平均月收入2000元,“指尖技艺”已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

本报记者杨晶

走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新闻推荐

大荔县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

记者王晓宁通讯员马伯庆记者近日从大荔县政府获悉,2018年该县线上线下交易额20.5亿元,其中冬枣交易额达12.8亿元,电商成为畅...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荔面花 指尖上的民间绝技)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