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大荔新闻 > 正文

凝聚多方智慧为次核心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渭南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系列访谈活动摘录(二)

来源:渭南日报 2018-07-16 01:04   https://www.yybnet.net/

  推进富阎一体化加快西渭融合发展

  富阎产业合作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博

  富阎一体化的战略背景源于2016年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培育五大区域新增长极,其中之一就是培育打造以富平、阎良为重心的渭河北岸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极。2017年12月29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富阎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这个区域将以军民融合为主题,着力打造“两示范”“两基地”,即: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都市农业和文化旅游基地。同时,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了富阎一体化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道路交通、市政管网、水系水网、生态廊道等全面对接,基础设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生态建设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超过500亿元;军民融合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第二步: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军民融合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同城化,成为创新能力较强、生态环境优美、产城深度融合的大西安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新增长极。

  

  加快协作区发展实现互惠共赢

  渭临经济协作区副主任、西安市临潼区零口街道办主任杨林

  根据渭临经济协作区的发展规划和远景,协作区将发展成为“一带、两区、两轴、五组团”的现代工业园区。具体来说,一带:即零河生态景观带;两区:即零河东岸的工业区和两岸的生活服务区;两轴:即一条城市发展轴线和一条工业区发展轴线。其中,沿着渭南高新区东风大街形成城市发展轴;沿着工业区内部主干道朝阳大街形成工业发展轴。五组团:包括三个居住组团,一个仓储组团,一个工业组团。渭临经济协作区启动建设以来,两地通力合作,顺势而为,重点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融合,为推动临潼区和渭南高新区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双方将继续加强沟通衔接,积极动态交流,友好协商,在土地报批、规划审批等方面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形成共识共动,尽快探讨并形成基本方案,有序高效推进双方合作建设。双方能共同探索实践,创新合作模式,通过项目合作,加大产业融合,加快渭临经济协作区发展,实现互惠共赢。双方共同成立特定机构和注册合作平台公司,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等相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真正实现渭南与西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推进西渭经济一体化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次核心城市地位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赵海春

  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主要是围绕产业升级、科技提升和服务功能的延伸等方面,而城市建设主要是为做好以上工作提供保障和空间载体作用。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宜居城市,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空间策略,向北和向东发展是扩展整个城市发展空间,向西发展主要是结合产业升级,向南发展是结合秦岭北麓生态建设,把绿色融入城市当中。从具体城建工作来看,首先要做好城市设计工作,在城市重要景观节点和城市形象总体提升等方面,塑造出具有关中风貌的现代化城市形象。渭南自古就是古长安连接东部的重要交通通道,我们要明白加快西渭融合发展,系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规划统筹等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渭南和西安联合发展,承接西安产业转移,和西安形成产业互补态势,我想首先要做好渭南和西安的城市交通联系工作,利用国道升级改造、轨道交通延伸、公交线路调整等形式把渭南和西安周边的小城镇联系起来,使城际之间人员交流更加便利。其次,渭南要着力提升水、电、暖等设施保障水平,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此外,要做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打造宜居城市。

  

  多种能源互相补充解决群众采暖问题

  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能源所总工程师闫志江

  根据数据统计,渭南集中供热率不到百分之十,大多数居民小区不能享受集中供热,只能采取天然气小区分散供热和天然气壁挂炉供热,地热井供热以及电采暖、空调等形式。总体来说,渭南集中供热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和省内同等城市相比集中供热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采暖需求;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地热等清洁资源未科学合理利用;四是供热管网覆盖率低,缺少整体的规划性;五是主城区老旧建筑较多,建筑单体能耗较高,供热能耗高。如何解决渭南供热市场的供需矛盾?综合分析,结合渭南市的实际情况,根据《渭南市供热专项规划》,渭南市供热热源以华能渭南热电厂作为城市集中供热基本热源,以天然气或清洁燃煤锅炉房作为调峰热源,以分布式能源站、地源热泵、电采暖等多种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补充热源的模式是可行的。目前,为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在华能渭南热电厂建设期间,可利用天然气调峰供热站实施供热;供热管网应根据规划进行布置,避免后期道路重复开挖;同时,可适度开发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作为补充。希望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加快各供热区热源及管网建设。

  

  强化生产环节全程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渭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主任张雪枫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厅每年四次对渭南市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检,从检测结构反馈情况看,合格率稳定在97.2%以上,渭南市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在有效期无公害基地75家,涉及农产品品种52种,面积23.644万亩,大荔县、临渭区、华阴市、蒲城县、富平县通过了无公害整县环评。绿色食品认证35家,有机食品认证43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超过10件。二是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白水县、临渭区、大荔县、富平县、合阳县、澄城县等六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76个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追溯管理,涉及面积63.4万亩。三是积极开展“四治”,即农产品生产基地专项整治、以农药为主的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水果滥用膨大剂、保鲜剂专项整治、节假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化对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全程监管。四是开展明察暗访,始终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我们采取不发文件、不打招呼、不要陪同,遇到重点问题直接通知当地农业部门现场处理的办法,进行明察暗访。作为市级督办案件,要求所在县(市、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立案限期查处。

  

  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营造企业发展氛围

  市政协委员、工商联主委雷浩

  近年来,渭南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如何借打造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的东风,进一步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重发力:一是大力加强诚信建设。树立“环境立市”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赏罚分明的环境建设机制,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环境制度。建立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真正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排忧解难。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要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家人才资源库,关心爱护企业家,在全社会尽快形成“支持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善待企业家、吸引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加大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要积极探索,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省内外人才来渭创业。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要积极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重组,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在渭南市工业经济中的比例,引导民营企业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意见,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竭力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促进民营经济迅速发展。

  

  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

  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环保部“环境监测技术骨干”高级工程师王国强

  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要利用两年时间,对县级及以上城市地表水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行全面整治。通过“划、立、治”,即“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立保护区边界标志、整治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实现对水源地“保护”的目标。渭南市纳入本次整治对象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共3个,分别是华州区涧峪水库、临渭区湭河水库、澄城县五一水库。经过排查,存在问题较多的主要是湭河水库,对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将问题清单一一进行了列举,并进行了公示,同时,我们也制定了整治方案,目前正在按方案进行陆续整改,按国家时限要求今年年底要全部整改到位。据统计,全市共有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市级4个,分别是华州区涧峪水库、湭河水库、市自来水公司东厂、渭南高新区水厂,其他11个为县级水源地。市级水源地的水质每月进行监测,县级每季度进行监测。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水质情况,包括饮用水水源水质、供水厂出水水质及用户龙头水质等3方面。渭南市1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为Ⅲ类,全部达标。

  抢抓发展机遇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动能

  市委党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张亚锋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古丝绸之路起点陕西从国家地理位置上的“大后方”站到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作为陕西的东大门,渭南自古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在历史上黄河古渡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丝路商贾从这里起运,可以说,渭南是丝绸之路由东向西的一个贸易大通道。《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批复,给这个贸易大通道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规划》提出,关中平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培育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发挥其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全国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有利于引领和支撑西北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推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所以渭南要紧抓机遇,彰显区位优势,以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发展眼光,立足大关中,面向大中原、放眼全世界,抢抓机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真正实现东西融合,内外联动,推动发展。众所周知,渭南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渭南还将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的伟大使命。

  

  国内产品“走出去”海外项目“引进来”

  渭南市驻东非经贸代表处代表顾宝军

  2017年6月,渭南市政府授牌汉盛集团为“渭南市驻东非经贸代表处”,主要负责渭南市政府对外产品进出口,促进中非政府之间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汉盛集团在非洲和中东国家拥有高端的商务资源和丰富的销售网络,为充分发挥中非贸易平台优势,今年3月,在市外经局的积极协调下由北京汉盛集团和渭南产投成立了渭南市汉盛外贸服务有限公司,对接国内外资源,为渭南及黄河金三角的企业提供“贸易+物流+金融”的全方位中介服务,引导国内产品“走出去”,海外投资项目“引进来”,搭建一个双向融合的物流贸易平台。渭南市驻东非经贸代表处成立以来,主要成果有:2017年9月促成渭南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签署了友好城市;今年3月成功将渭南中联重科的产品出口至非洲,并借助汉盛国际物流实现门对门的一站式专业物流服务,扩大了中联全系列产品在非洲市场的销售;先后组织法国、乌干达、卢森堡、伊拉克等投资采购商来渭南市考察投资环境,采购优势产品,不断为渭南市优势产品“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机会;7月8日,塞内加尔渭南花生产业园政府及企业考察团奔赴海外进行实地项目调研,不远的将来渭南的名字将出现在非洲大地上。

新闻推荐

上半年 渭南市畜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6亿元

  本报讯(记者夏莲通讯员王若勇)近日,记者从市畜牧局获悉,截至6月底,全市10个畜牧业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1.6亿...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凝聚多方智慧为次核心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渭南市建设关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系列访谈活动摘录(二))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