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 通讯员贾海宁王建彬
今年4月份,在沾化区下洼镇曹庙村的冬枣园里,建起了2个冬暖式大棚。一时间,村民们议论纷纷。
“‘春棚\’都不好管理,‘冬暖棚\’更不用说!”
“一个棚投入八九万,管不好可要血本无归!”
……
“不怨群众议论,我们村喝过大棚不成功的‘咸水\’。”曹庙村支部书记陈元洪笑着说:“用你们城里话,我喜欢‘吃螃蟹\’。”
陈元洪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53岁的他,身材魁梧,声音粗犷,当了20年的村支书。1999年,陈元洪与人合伙承包24亩地,用枣粮间作的方式种上冬枣树,成为全村第一个枣农。2000年,枣树坐果,15亩产量不到1000斤,竟卖了17000元,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尝到甜头的陈元洪,立刻认识到发展冬枣产业是村里的一条致富路。”
曹庙村西靠237省道滨东路,北临荣乌高速下洼进出口,地理位置优越。在陈元洪的带动下,曹庙村成为全镇大面积种植冬枣的特色村之一,由于交通便利,冬枣销路一直很好,成为当地冬枣销售的集散地,每逢采摘季便有很多枣商云集该村。
2005年,陈元洪冒出建冬枣大棚的想法,他寻思着:“提前上市抢个先,还能防雨防风。”随后,陈元洪发动村民建起35亩的大棚冬枣,曹庙村成为全区最早发展大棚冬枣的村之一。当时建的是简易棚,由于技术不成熟、缺乏经验,不少冬枣树冻死了,损失很大。“农村话叫‘喝了口咸水\’,群众对大棚冬枣没了信心。”陈元洪感慨地说。
近年来,沾化区大力推行冬枣设施栽培,大棚冬枣管理技术逐渐成熟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配套的沾化冬枣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大棚冬枣面积扩大到2万亩。同时,实施“111”培训工程,健全、完善三级技术培训网络,定期组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大棚冬枣标准化管理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应用。同镇的粉李村建起冬枣大棚600多亩,亩均收入达到15000元,陈元洪心思活泛起来,又动了发展大棚冬枣的念头。
“春棚最多能提前20天成熟,而冬暖棚能提前3个月,现在管理技术很成熟,上大棚就上最好的。”陈元洪说干就干,2018年,占地2000亩的“现代农业冬枣产业园区”在曹庙村拔地而起,建设高标准大棚区、普通大棚区、防虫网区三个设施农业示范区,其中便有全区惟一、投资18万元的两个高标准冬暖式冬枣大棚。
这次陈元洪吸取教训,提前做足准备。村里专门成立健之源冬枣专业合作社,在区镇冬枣专家的指导下,全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推广枣园生草、肥水一体化、物理生物控害等新技术。与山东农业科技协会深度合作,成立沾化区天之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抢注“仙枣农”商标,主打品牌冬枣。在淘宝注册成立企业店,创新“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运营模式,实现“种就种好枣,好枣不愁卖”,解决枣农后顾之忧。
眼下,村里的质疑声没有了,主动到园区跟着学管理学技术的枣农越来越多。陈元洪正张罗着组织村里的冬枣“土专家”到陕西大荔等地取经大棚管理技术。
“‘好饭不怕晚\’,力争把我们村建成设施农业示范村,也为全区发展冬暖式大棚冬枣趟出一条路。”对这次尝鲜,老陈信心十足。
新闻推荐
本报渭南讯(李世居记者杨晶)6月2日,大荔县韦林镇“桃源现代扶贫产业园”一片忙碌的景象,韦林镇仓溪村栽植的5000多亩鲜桃成熟...
大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