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攀飞记者海花
陕建机施集团有这样一群“80后”“90后”,他们整日奋战在施工一线,一步一个脚印,在汗水中磨砺,在拼搏中成长,以奋斗者的姿态与新时代同行,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青春故事。
从拓荒者到耕耘者
正月十三,一场迟来的婚礼在大荔县安仁镇均庄村的一户农家小院举行。新郎官孙少波专程从国外“打飞的”赶回来结婚。去年他和女友领了结婚证。还没顾上办婚礼,他就去了巴基斯坦。为了项目建设,这个“90后”小伙的婚期一拖就是一年多。
孙少波是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项目部年龄最小的一个。初到工地,他除了要克服语言关,学会乌尔都语,还要适应40℃以上的“高烤”。驻地有三重门禁,警察24小时站岗。走出“三重门”,就必须有警察荷枪实弹保护。但他们没有被艰苦的条件、恶劣的自然环境吓退,一直在这里坚守。
项目部90%都是巴方员工。孙少波带了好几个“洋徒弟”,手把手教他们。一年多后,孙少波和同事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也有了“朋友圈”。施工中,他们充分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做到斋月、工期两不误。今年2月,项目部还隆重举办了“最美外籍员工”表彰大会,对一批优秀巴籍员工进行了表彰。
“三重门”的生活有苦也有甜。一场跨越“丝路”的“爱情马拉松”,最终结下了甜蜜果实。与此同时,经过他们这些海外拓荒者的辛勤耕耘,短短两年间,公司海外市场开拓“由点拓圆”,合同签约额突破30亿元。
从建造者到“智造者”
2017年12月25日,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投产。看着自己参与的工程投产,“80后”工程师杨石彬非常自豪。
2012年参加工作,从“西北第一跨”东航维修机库钢结构工程到“亚洲最大”的钢结构电子工业厂房,短短5年间,杨石彬见证了企业钢结构板块飞速发展。爱钻研、勤思考的他,从师父耿俊峰那里传承了老一辈机施人的“匠心”。目前,杨石彬参与的项目已斩获3个中国钢结构金奖。
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主体用钢量13.5万吨,从深化设计到施工组织,毫无先例可循。面对100多个工区、施工面,2000余名施工人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保障这个“超级工程”的高效运转。杨石彬和他的团队大胆引入“互联网+BIM技术”,打造“智慧工地”,在大数据支撑下保障了施工安全有序运行。他们的BIM技术应用成果,夺得了国家级和省级BIM技术应用大赛奖。
寒暑不息,雨雪不辍。杨石彬和数千名建设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彩虹速度”,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坚守者到奋斗者
平凡岗位,默默坚守。陕南小伙刘宝军在施工管理这个岗位上干了8年。从试验员、施工员、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他一路艰辛,却从未轻言放弃。
寒冬腊月,标养室被淹。刘宝军光着脚一桶桶往外提水。得了尿结石和肾结石,当医生告诉他必须手术时,他选择了体外碎石,因为这样恢复快,不耽误工作。作为“80后”党员,他被公司评为“优秀党员”“十佳杰出青年”。
去年,刘宝军独立负责的项目工程,获评陕西省优质结构工程。同时,他被授予“西安爱岗敬业好青年”荣誉称号。
春节前,这个从秦巴山区里走出来的农家子弟,靠着默默打拼,在西安买了房子,有了幸福“小窝”。刘宝军坚信,只要奋斗,就会有未来。
新闻推荐
阳光讯(党宇杰记者杨月锋文/图)2月26日,大荔县委宣传部全体领导干部齐聚一堂,开展了以“谈体会·说变化”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随着手机阅读、有声阅读等新型电子获取信息方式的日益盛行,许多人渐渐丢...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