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大荔新闻 > 正文

关中一绝 细狗撵兔 □沈海滨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3-04 09:43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是狗年,不由就想起了陕西关中一绝:细狗撵兔。它是流行于陕西关中一带影响甚广、参与者甚众的一种民间竞技活动(习俗)。冬天,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农闲时期,作为漫长冬季的调剂和娱乐,“细狗撵兔”便成为农民此间的一大乐事。

细狗撵兔的前世今生

相传,蒙古草原的英雄铁木真的后裔为了躲避土匪的屡屡侵袭,便携家带口沿黄河走廊而下,迁居到了渭北平原东部的大荔县朝邑一带,随之将蒙古草原上的放牧和打猎习俗带入渭北平原。后因生存环境所限,放牧习俗无法再坚持,打猎习俗却得以延续。于是,人撵兔自然而然成为当地常见的户外竞技活动。后来,随着猎狗的逐渐普及,人撵兔转而变成了狗撵兔。

在渭北农村,几乎村村都有养狗爱好者,他们所养狗的种类各不相同。有人喜欢养狼狗,有人喜欢细狗,有人喜欢养灵缇狗。狼狗的主要功能是看家护院;而细狗和灵缇狗,除了能为主人看家护院外,猎获野兔则是它们的另一技能。正因此,细狗和灵缇狗便备受养狗爱好者的青睐。

每年初冬是狗撵兔的最佳时节。此刻,田间小麦已进入冬眠期,不怕踩踏,且因小麦还没起身,渭北台塬上的田野视野开阔,撵兔时容易发现目标,追逐起来也极畅快。野兔有极强的逃生本性,但因为初冬大多秸秆物被还田或者焚烧,麦田以外裸露的土地很少有遮挡物,野兔寻觅不到自己的藏身之地,最终难逃死劫。

狗撵兔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参与猎获野兔的人除了牵狗上阵以外,常带的工具有撵兔拐子和渔网。在狗撵兔的场面上,拐子的用途是戳兔,譬如,兔子钻进洞穴,既需要火攻战术,又需要用拐子戳洞,兔子一旦被熏呛得受不了,必定会“夺门而逃”。此刻,把守洞口的守猎人要眼尖手快,举拐子像打蛇七寸一样去猛砸野兔的头部。即使被打,钻出洞穴的野兔仍会继续夺路而逃。这下,把守外围的猎狗必然会穷追不舍,直到咬死野兔为止。

而渔网在猎获野兔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例如,猎人围剿野兔时发现麦田里的窝窝兔,为了不打草惊蛇,最好的方法就是拉开一张大网,然后逐步收缩,最终抓获落网之兔。一般来说,一旦撒下网,野兔大多立马就擒,即便有个别机灵的野兔逃窜出渔网,外围的猎狗也会拼命去追,一波又一波的猎狗蜂拥而上,野兔则毫无悬念地成为猎人或猎犬的囊中之物。

渭北乡村的一些农人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他们的这个爱好,当然,有时逮不住野兔,也属于正常,因为,大多数人在乎、看重的是参与。人人喜欢的狗撵兔这一户外竞技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关中人的粗犷、质朴,单从这点来说,狗撵兔这一民俗之所以代代相传有其必然性。

邂逅关中人的细狗撵兔

近年来,陕西蒲城、大荔、华阴、泾阳、礼泉等地陆续建立起农民细狗协会,特别是经过媒体报道,细狗撵兔之风,愈刮愈烈。

细狗,也称细猎狗,尖脸,垂着的两片长耳朵很灵敏,且身材细瘦挺拔。因其凶猛善咬,尤擅长捕捉冬日跑到麦田偷嘴的野兔,所以深得农家的喜欢,在大荔、泾阳等地几乎家家都养有细狗。笔者在采访中得知,随着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近些年野兔数量大增,田地、果园成了野兔的天堂,植被受到破坏。随之,渭北等地细狗身价倍增,不少人因细狗而发家致富。

西安市长安区的郭杜镇,田野上冬麦碧青,一马平川,数十条细狗奔跑追逐,犬吠声此起彼伏。一位姓张的农民告诉笔者,“狗撵兔”不光是一种娱乐,还能保护庄稼,一只好细狗一天捕兔多达数十只。“狗撵兔”比赛大多为附近村子自发组织,并无具体的竞赛规则,主要图个高兴。另一位村民兴奋地说,“操劳一年了,能和大家一块出来玩感到很高兴。最大的乐趣并不在于抓到野兔,而是发现野兔后大家奋力追捕的那份兴奋和刺激!”

蒲城是关中的农业大县,也是具有“细狗撵兔”传统的名县。75岁的潘中兴谈起自己的爱犬,两眼炯炯发亮。老人家从小爱狗,十几岁时就跟随父亲背着干粮和狗食,上澄城,下渭南,带着细狗穿越渭北平原。问起细狗的来历,老人说:“民间传说细狗就是神话中二郎神的哮天犬的后代,这是迷信,听听故事而已。大荔人说关中的细狗是秦始皇东巡山东带回来的,我看也不可信。秦始皇如果爱狗,在秦俑坑中怎么没有挖掘出狗的陶俑呢?我们蒲城人普遍认为,当年杨虎城在欧洲考察时曾带回来细狗。作为蒲城人的杨虎城,是位军人,他爱狗人人皆知。当年蒲城常闹兔患,杨将军很清楚。他爱国爱民,从欧洲考察后回国时就给农民带回细狗,是可能的可信的。杨将军还亲自参加过狗撵兔活动,我父亲就和杨虎城一起撵过野兔。”接着,潘中兴告诉我,细狗原产古埃及,最早可考的资料是金字塔中壁画上的狩猎形象。据说西汉时由丝绸之路传入长安,从御用狩猎渐入民间。我对老人的这个说法很是赞成,近年来我考察了大量汉墓唐陵,又翻阅了许多历史文献,无论陵墓壁画还是文字记载,都可见到细狗的身影。而西安近郊的上林苑、下林苑遗址,就是当年汉武唐皇狩猎的地方。从御用狩猎到渐入民间,作为关中人喜爱的体育运动,细狗撵兔的确有着悠久的历史。

那天,我有幸跟随潘中兴他们一起去撵兔。由近20辆大小不一的汽车组成的车队,蜿蜒行驶在初冬的田野上。天空很蓝,麦苗很绿,这是片一眼望不到头的旷野。人们一字排开,间隔三五十步不等,向相同的方向前行搜寻。我跟随潘中兴和他名叫“花子”的细狗一起行进,我学着他的样子,用木棍捅捅洞穴、戳戳草丛。很奇怪,旷野十分寂静,一二百人和那么多的狗竟然没有什么声响。突然,一声尖利的哨音划破寂静,接着就听到“伙计们,撵啊!”的喊声。霎时,放开的细狗,像子弹出膛,一阵狂飙,“唰唰”地卷向一个个飘动的黄点,还没等我看清怎么回事,“花子”已经叼着一只肥硕的野兔奔了回来。别看平日里关中农民不紧不慢的,可是放起狗、撵起兔来,不知哪来的灵敏。一场战斗最多两分钟,一二里路就被甩在身后。三场下来,已捕获八只野兔。

我看到,细狗天性很像部队的战马,遇到情况,其反应灵敏而神速。那些奋不顾身的细狗,常常因躲闪不及碰在树干上,或者冲下了沟崖。休息时,有人抱着自己的爱犬抚摸,有人给爱犬按摩,也有人给挂伤的爱犬包扎伤口。那些奔跑神速的细狗,为散热,嘴张得比平日大,舌吐得比平日长。狗主人拿出熟肉,撕成一小块喂给细狗。在村头的小卖部,我看到有人给爱犬买麻花,而自己却啃干馒头……统计结果,当天共捕获48只野兔,大获全胜!太阳偏西,走出数十里地的人们带着猎物得胜回朝!

本版插图王进城

欢迎赐稿来稿请寄

jiangmanbing@xawb.com

新闻推荐

正月初十给师傅拜年 6名弟子坚持40年

每年正月初十,陕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1978年司训班的6名学员都要登门给师傅拜年。拜了40年,壮小伙也纷纷成了年过六旬的“老头儿”。“师傅教的本领至今受用”昨日一早,灞桥区史家湾村村民老李...

大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渭南扎堆领结婚证2018-02-15 02:30
评论:(关中一绝 细狗撵兔 □沈海滨)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