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县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大荔新闻 > 正文

农民王建义的冬春夏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2016-07-07 17:58   https://www.yybnet.net/

老王的西瓜世界。

本报记者 韩秀峰 武丹 文/图

2016年1月下旬,关中刚进入“四九”,便遇到了多年未有的寒冷天气,气温降到了零下15度。为了寻访冬日在大棚里忙碌的农民,记者奔走在秦东田间,虽然也被冻得浑身战栗,但当看到华州、大荔大棚里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五颜六色的蔬菜花卉,心里头又充满了暖意。

1月22日上午,在大荔县东南约30公里的苏村镇田间小路上,几个人正从一辆三轮车上卸农具,旁边燃着一堆柴火,记者连忙下车打探。原来,他们是来自20公里外羌白镇的老瓜农王建义和儿子、儿媳,在这里承包了31亩地准备种植大棚西瓜,今天举家迁来安营扎寨。

“从今天开始到7月,这地头就是家了,春节也回不去。”在火堆旁,王老汉和记者聊了起来。老人今年61岁,种瓜15年,近年来市场不好连赔3年,记者问“那为啥今年还种呢”,正在卸车的儿子王耀武大声喊道:“农民就靠土地哩,从哪跌倒从哪站起来!”

当时,记者就被这朴实而坚毅的话语所感动。是的,土地是农民的根,农民一辈子“挖抓”的就是土地,农民的梦想就是“土里刨金”,如果离开了土地,那你就不叫农民了。

由于天寒地冻,也怕耽误了老王的农活,记者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热烘烘的火堆。离开前老王握着记者的手说,“估计今年差不多,到时候你们可要来吃西瓜啊。”“等瓜熟了我们一定来看你”,相约中我们告别了老王一家人。

离开老王的几个月里,虽然一直忙碌,但记者一直惦记着这位路遇的农民朋友,也始终没有忘记与他的约定。只是由于当时没留电话,无法联系,记者只能在默默中祝福老王一家和他们正在种植的西瓜。

老王说他们在西瓜地里一直要坚守到7月,所以,刚到7月1日,记者便顾不了38度的高温驱车直奔大荔,直奔那块惦记在心的瓜田。

从大荔县城向南到苏村镇老王的瓜田有20多公里路程,担心见不到老王,记者在县城吃了碗饺子便不顾酷暑继续前行。

沿着曲曲折折的田间土路颠簸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后飞扬的尘土遮蔽着一米以外的视线,直到前面车辆的后尘散去,才看见这片熟悉的土地!

到了!

眼前,已不再是年初光秃秃的白茬地,远远望去一片绿油油,玉米、西瓜、黄花菜争相向上,好一派养目撩人的景象。在年初烤火的路旁,看到防晒网罩着的帐篷,我们赶忙停了车,边走边“老王老王”地喊着,刚到帐篷门口,正在休息的老王光着膀子就跑了出来,似曾相识般乐呵呵地握起了手。

后来才知老王并不晓得我们是记者,大概看我们经常在地里跑,便把我们当成了农业部门的人了。而对我们来说,在地里见到了老王,其他已无关紧要了。

“头茬瓜十天前刚卖完,两天装了4大车110多吨,都是广东人从地头拉走的”,一见面,记者赶忙问瓜卖的咋样。老王告诉记者,今年的西瓜长得不错,虽受到风和冰雹的影响,但因为有大棚护着关系不大。“赔了三年,今年算是逮住了,一斤卖九毛五,一亩能落1000块钱,算是一家人没白下苦”,乐呵呵的老王跑进“卧室”,非要挑了个西瓜给我们尝尝,因为天气太热,也为了检验老王的务瓜水平,记者便没有客气。当然,味道自然不错了。

十三四平方米的帐篷里,有床有地铺,桌上的台扇摇着头,地上的七八个西瓜散堆在一起,角落里锅碗瓢盆、煤气罐、电磁灶、蜂窝煤炉一应俱全。老王告诉记者,电是自己拉的,门口的井也是自己打的,其实都挺方便的。

聊着聊着,记者问起他的儿子儿媳,“今天周末,儿子去县城接娃,儿媳在家管着孙女照看着家。”老王告诉记者,从年初进地,这里就成了家,连春节都是在瓜地过的。县城上学的孙子周末也是回瓜地,一岁的孙女也在这儿生活了一阵子。由于老家种着玉米、小麦,还有10亩冬枣、15亩大棚青椒,他和儿子就特别忙,两头换着跑。

“现在就剩这二茬瓜了,再有十天熟了一卖就可以回家了,估计还能收入两万多。”说着,老王便走进瓜地,指着十厘米高的玉米苗解释说,“承包地的合同签到今年10月22日,这套种的玉米是160元一亩转租给别人的,到期刚好收获完。”

今年的西瓜有了收益,玉米也问题不大,近期老王即将转战冬枣和青椒的战场。

站在这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记者感叹着时代前进的速度。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崛起,使农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农业再也不是简单的春耕秋种夏收冬闲那般规律。可以说,只要坚守,只要耕耘,365天都会有收获。老王是个资深农民,也是个优秀的农民。记者概算了一下,他每年在农业上的投资达五六十万元,当然就十分地操心,万般地辛苦。临别,老王告诉记者,由于土地不能连续种植西瓜,明年他的瓜园就挪到华州了,定金都交了,欢迎你们到时再去。

我们又一次祝福老王!

走上公路,记者不由停顿下来,站在路沿上,再次望着老王的瓜园时,它已淹没在碧波荡漾的绿海里了。绿色的田野引发了记者的遐想,是啊,土地真是农民的命根子。就拿老王来说,从寒冬到酷暑,一家人住在这冬不御寒夏不透风的帐篷里,围着31亩瓜园,土里刨金。在冬春夏的五个多月里,他们用希望守护着梦想,用汗水耕耘着收获,不等不靠,与土地同呼吸、心贴心,一天又一天,一步接一步地推动着自己梦想的实现。

其实,这就是中国大多数农民的庄稼梦,致富梦,也是他们实践的中国梦。

新闻推荐

大荔县中医院敬老院里“使本事”

本报记者武丹通讯员李世居文/图近日,大荔县中医院组织了10多名医护人员来到中心敬老院,为老人免费开展“冬病夏治”诊疗服务,当天为上百名老人“使本事”贴上他们研制的“强基固本三伏贴”,起到治疗...

大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农民王建义的冬春夏生活)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