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白水新闻 > 正文

洛北秧歌在白天表演的“夜秧歌”

来源:陕西日报 2017-07-03 09: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由文光

漆黑寒冷的黄土原上,一支支牛油火把映照着奔跑跳跃的表演者,百余人,甚至更为庞大的队伍,按照千百年来形成的队形前进、停留、变换,时而扭跳,时而欢唱,曲调或高亢悲凉,或悠扬婉转。

这不是祭祀先民,也不是欢庆丰收,而是有着千百年历史的洛北秧歌。因为是在晚上表演,所以也被称为“夜秧歌”。

2017年春节期间,停了近10年的洛北秧歌再次成功演出,让史家坪村成了全县的焦点。史家坪是白水县北部的一个山村,这里的洛北秧歌因独特的表演方式入选了渭南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是洛北秧歌带来的轰动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春节一过,村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寂静。负责排演的李学军把表演秧歌的道具和服装整整齐齐地收到了箱子里,专门腾出一间房子存放。“何时再能用上还真不好说。”言语中透着无奈。他平时忙着管理自家的十几亩果园和机井,这两项一年能给家里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停了近10年的洛北秧歌,热闹了一个春节

5月4日,我们翻了两个深沟赶到史家坪村时,已是中午,李学军在电话里催了好几次,他急着去果园。

虽然表演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李学军说起来还是津津乐道。

“当时村干部让我给大家排秧歌时,心里是真高兴。成10年没弄过了,平时就是自己唱着瞎乐。”整个春节,村上组织了120多人的秧歌队伍,老少男女都上阵了。

为了这次演出,李学军全家都忙上了。他白天给村民排练,教唱曲调,晚上就和老伴儿做表演用的道具,像举着的伞、划的旱船等等。大年三十,别人在全家团圆迎新年时,李学军和老伴儿却在为赶做道具熬夜。“就是喜欢这个,所以也没觉着有多辛苦。”李学军乐呵呵地说。

闹元宵,洛北秧歌整整演了三天,虽然没有像它的老传统一样在晚上演出,与“夜秧歌”的身份不太相符,但是照样轰动了整个史官镇,壮观的场面吸引着村民们纷纷走上街头观看。

一个人的洛北秧歌

目前,李学军是白水县洛北秧歌唯一的传承人。

10年前,洛北秧歌刚入选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村里熟知洛北秧歌表演套路、演唱曲调的老人还有不少,光“非遗”传承人就有两位。但近两年,老人们相继谢世,村里最熟悉洛北秧歌的人就只有58岁的李学军了。在他自己手写整理的词本里,没有曲谱,完全凭着当时跟前辈学唱的记忆演唱。

洛北秧歌不光要扭,还要唱,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锣鼓家伙一停,对唱就开始了,既有固定的唱词,也有即兴说唱。

“小的时候,村里经常表演‘夜秧歌\’,逢年过节更是必备节目。所以,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它。从部队复员回来,一有空就跑到老艺人家里去学习演唱和表演。现在的年轻人见这个见得少了,也都不爱了,要传承还是挺难的,再说村上平时也没有几个人,要组织也不容易。”说起洛北秧歌的前景,李学军有些悲观。

“既然这个秧歌今年春节这么受欢迎,明年春节如果再让你组织,你还愿意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学军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完全没有了刚开始聊天时的那种兴奋。

原来,春节期间每次排练都不是太顺利,不是今天这个村民有事了,就是明天另一位主角来不了了。有的人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却总是踩不到点上,被淘汰了,就对李学军不满,而唱得好的又总是请不来。有的人还说风凉话:“看,一个老汉领着一群婆娘在那跳啥呢!”听了这些话,李学军心里说不出是啥滋味。

在排练过程中,合适的角色也很难找。李学军说,过去表演“夜秧歌”,队伍里会唱的就有七八个人,每个人都能即兴来一段。今年的演出,总共就选了两三个能唱的,十来天,也只学会个别唱段,没有人能唱完整的词。

这次表演用的唯一一台鼓还是李学军20多年前存下的。锣和镲也是裂的裂,有豁口的有豁口,几乎没有完好的。就是靠着这些旧家伙,李学军带着村民硬是把今年的秧歌演成了。

洛北秧歌,在口口相传中坚持着

刘杨锁今年61岁,也喜欢洛北秧歌,但只是略知皮毛。他说:“现在村上就只有学军一个人懂这个了,再过几年,估计村里的年轻人都不知道‘夜秧歌\’是干什么的了。”

李学军说:“再不好好排,真的就失传了。”他觉得,要想传承好,除非给一些有这方面爱好或者天分的村民发点补助,不然没有人愿意弄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村民们外出打工的打工,在家务果园的务果园,没有那么多闲时间。说到市级“非遗”传承人的补助,李学军说:“表格都填了两回了,每回都说填得不合适,最后我也不填了,一年就那么几百块钱,还不够忙乱的。”

据了解,“非遗”传承人的申报要求确实给文化程度不高的老艺人们出了不少难题。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黄梦鸽说:“现在不管是市级还是省级的‘非遗\’传承人申报程序都比较复杂,省级的还需要视频资料,有的资料准备下来得几千元,好多艺人因为程序复杂干脆都放弃申报了。”

为了保护传承洛北秧歌,白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懂音乐的干部在听了李学军的演唱后,根据曲调记录下了相应的曲谱。“这样在传唱时就更准确些,但也仅限于一部分,无法做到全部准确。唱词也比较陈旧了,填词这项工作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黄梦鸽说。

这次洛北秧歌能够组织成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县文体局给了资金支持。但这种支持也只是一时之需。据悉,县上有意向请省上的演艺公司对洛北秧歌进行包装,希望在一些有名景点能够长期演出,以挽救这个即将失传的古老艺术。

有“夜秧歌”之称的洛北秧歌,从黑夜走到了白天,还能坚持多久,是个未知数。

编后寻找传统文化合适的打开方式

由文光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洋中,洛北秧歌显得微不足道,毕竟国家级、省级“非遗”已经数不胜数,更何况这样一个小小的地市级“非遗”。但是,它有上千年历史,流传至今仍然坚挺地存在着,自然有它存在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有人在坚守,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只是我们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打开方式。

有人常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是因为失去了它存在的那个时代环境,比如说洛北秧歌。现在电视、网络很发达,吸引了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关注洛北秧歌的人就少了。其实未必,关键还是缺乏有效的组织,缺乏群众参与的基础。据悉,某地为了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在全区各村都设立了文化组织员。通过培训,他们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后,组织村民参与排练、演出。起初也经历了村民难组织的问题,其实不是村民不愿意参与,而是之前群众文化活动少,村民想参与又担心被人说闲话。但是,坚持下来,则是另一番风景。有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经冲到了国家级“非遗”的行列,有的还走出了国门。村民们也乐在其中。

每一项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遗产都有它在新时代合适的打开方式,洛北秧歌也不例外,只是现在还是摸索中。不论何种打开方式,厚植群众文化活动的土壤肯定是必要的。

新闻推荐

白水县“绿箭行动”规范保健食品市场

  本报白水讯(通讯员谢燕子杜慧记者陈志敬)为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净化保健食品市场,近日,白水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3周的“绿箭行动”专项...

白水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白水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洛北秧歌在白天表演的“夜秧歌”)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