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彭 辉
通讯员 王海政 报道
本报威海讯 “到饭点了就来食堂吃,还能和老姐妹们说说话,日子过得很舒心。”10月25日,在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后泊村的幸福大院,92岁的刘淑贤老人高兴地说,以往在家得自己做,或者儿子做好了给她送来,挺麻烦的。
刘淑贤老人有一儿三女,三个女儿都在城里工作生活,只有儿子在身边。尽管自己吃得不多,但还是觉得给儿子增加了负担,所以幸福食堂一开放,老人就报了名。现在,共有17名像她一样的老人在幸福食堂就餐。
后泊村有166户43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0多人。面对空巢、留守、独居老人增多,迫切需要照料的现实,后泊村于去年底建起了幸福大院,开办了幸福食堂,为村内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一日三餐,并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一顿饭成本价就得十几元,而老人们每人一日三餐只需6元,剩余费用由村集体来补贴。
老人白天可就近“入托”,晚上回归家庭,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由村党支部组织村内党员提供送餐服务。幸福大院不仅能有效解决老人基本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问题,还可为他们提供交流、活动的场所,丰富和充实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像后泊村这样的幸福食堂,高村镇共有15个,服务老人175名。采取镇上帮助一点、村里补贴一点、个人收取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村民互助一点。每建成1所幸福大院,镇党委政府给予2万元补贴,并在春节、老人节、端午节等重要节日为幸福大院提供米、面、油、鱼等物资,帮助改善老人生活。
“幸福食堂的开办还促进了乡村风气好转,道德水平提升。”高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金生说,将幸福食堂打造与道德体系建设联系起来,在幸福食堂外开辟了幸福菜园,发动党员和村民义务种植,帮助食堂节约成本,丰富老人的菜谱,这样的善行义举都作为“德善之家”的加分项,成为“德善之家”可以享受农业社会化服务、子女学业补助等多方面的“德善优惠”,家中老人还可享受照料服务和就餐的“幸福折扣”。
幸福餐桌解决了老人子女的后顾之忧,让老人可以不离家乡,安享“幸福滋味”。文登鼓励各镇街因地制宜,发展乡村食堂,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在张家产镇,镇党委政府还引入了社会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为全镇9个村打造了“幸福餐桌”,提供送餐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质量。
新闻推荐
威海新闻网9月6日讯?9月5日是我国第四个“中华慈善日”。为弘扬和传承慈善文化,促进文登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
文登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文登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