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芳
“测海水折射率,我们最初想用激光,可操作困难,后来我们讨论出了这个‘插针法’,只需要大头针、水缸、纸板、尺子……”近日,在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的一堂高二海洋物理课上,围绕如何测量海水折射率,学生们分组讨论,很快拿出了不同的方案。
这是全省中小学海洋教育观摩交流活动现场,全省各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共320余人参加。活动现场观摩了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并就如何做好中小学生海洋教育进行探讨。
在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背景下,全面开展中小学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具体如何开展,才能既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又激发学生研学热情?
多地在实践中发现,做好做实顶层谋篇布局,是全面普及海洋教育的制度性保障。例如,青岛自2011年便提出开展“蓝色海洋教育实验”,此后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调整全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地方与学校课程周课时由3课时调整为4课时,规定1-8年级海洋教育课程利用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时间开设,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
谋篇布局后,中小学海洋教育便要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谁来教,怎么教。
围绕“教什么”,山东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海洋课程体系开发上作出了不少特色探索。
青岛组建了一支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涉海机构专家组成的课程研发团队,出版了国内首套义务教育学段海洋教育教材《蓝色的家园·海洋教育篇》,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海洋VR教育课程体系”。日照市教育局组织编写了一套海洋教育读物《蓝色的家园》,每年100万元列入市财政预算,购置读物免费发给小学3-6年级以及初中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烟台鼓励全市各小学自主开发海洋校本课程,目前已有100余种,评选出市级海洋优秀校本教材30余种。
如何有效挖掘和利用海洋教育资源,是提升海洋教育水平的关键。对于“谁来教”,各校基本持有共识:一方面要打造海洋教育校级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引入“外脑”。
以青岛为例,青岛西海岸新区每年招聘一定数量海洋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同时聘请海洋教育专家、学者为海洋特色学校常驻指导。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在从海洋科技馆等驻青机构聘请100多位兼职专家的基础上,又从中国海洋大学招聘两名海洋类博士生,专门为他们设立“博士生工作站”,全方位、多角度为学生提供海洋类研究课题。青岛市市南区教体局整合辖区内35家涉海单位,成立“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邀请30余位海洋科学家成为中小学首席指导专家,形成“一学区一院士、一校一专家”的海洋育人引领机制。
课程的实施方式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海洋教育“怎么教”?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校长白刚勋认为,海洋特色课程应力求避免传统课堂的弊端,突出实践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价值。威海市文登区南海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丁光辉持有相同观点,该校从学生兴趣和发展出发,精细打磨了海洋生物、海洋风情、海洋科技三个系列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学中悟。
专家强调,海洋教育应走出课堂,加强研学实践,增强学生的海洋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此,青岛建成海底世界、海藻科技馆等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15个、联盟基地71个、海洋教育研学基地16个;烟台确定了古船博物馆、海昌鲸鲨馆等200余处海洋实践教育基地;日照市投入1.2亿元建海洋科普馆,今年4月正式开馆,免除100元门票向学生开放;地处全国最大原盐生产基地的潍坊蓝海学校,投入40万元建设海洋文化馆,再现盐田晒盐、撒网捕鱼、赶海捕蟹等经典民俗文化场景。
此外,还有地方和学校探索将海洋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德育建设等方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海洋科普和文化。例如,烟台海阳市亚沙城小学的校园内,每一处景观均以大海为背景元素,每一栋楼均以“海”字命名,教学楼分别以大海蓝、沙滩黄、阳光七彩为主色调,构建了“会说话”的海洋教育环境;青岛市市南区则创作儿歌《以海明德十品行》,寓教于乐地融入学生生活、浸润学生心灵。
新闻推荐
威海新闻网6月19日讯(记者赵树一通讯员李会江)日前,一辆大型平板运输车在文登区圣海路发生侧翻事故,幸无人员伤亡,侧翻车...
文登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文登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