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述忠在介绍沙柳柿子。
“尝尝看。咱的柿子不打药,在褂袖儿上擦擦就能直接吃!”6月16日,游客刚踏进文登区高村镇沙柳村的西红柿大棚,热情的村民就往他们手里塞了个红皮绿底的新鲜柿子。
别小看这柿子,3公斤卖到120元,是沙柳村致富的“金柿子”。
这样“优秀”的柿子,究竟是怎样和沙柳村结缘的?
“这事你得问老时。”大棚里正埋头摘柿子的村民告诉我们说。
老时,就是时述忠,沙柳村党支部书记。“这就是老辈儿的‘草莓柿子’。”六月天,老时仍穿着一身长袖长裤,“长袖干活方便,枝条儿划不到。”
老时口中的“草莓柿子”,早在20多年前就在沙柳村“亮过相”,但这种老柿子抗病性差,产量低,逐渐被新品种取代。
然而,老时偏偏“不走寻常路”,就看上了这种柿子:“我们村土地特殊,种出来的柿子皮薄、糖度高、沙瓤,长得也好看,大家都喜欢吃。”
不是没人劝过他。村民于思洋蹿上前,举着手“告状”:“我们都种过,不好种又结不了多少果,挣不了几个钱,好多人都说他傻。”
其实,老时不是没想过“鱼与熊掌兼得”。起初,每次有人上门推销新种子,他都会留一点试种,也会到一些农科院所取经,请专家做品种优化指导。后来,他还专门和农业专家到北京参加种子展销会,买来几十个新品种试种比较,其中包括480元10克的“天价”种子。“都不如我们的老柿子口感好。”在老时眼里,沙柳村还是得种老柿子。
虽然选了老品种,却不能再用以前的老方法管理和种植。“我们成立了沙柳村绿洲蔬菜专业合作社,村民入股,科学、统一管理。”老时的脑子“门清儿”,早早就拿出了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
有了合作社做后盾,老时研究柿子的劲头更足了。
为了品质,老时给西红柿“喝”上了特供奶,“吃”上了膨化粮——在当地收购新鲜牛奶,稀释发酵后喷洒到西红柿的根和果实上;从老百姓手中收购大豆、花生饼粕,膨化后做基肥……
“这法儿是老时教的,现在全村都这样。”于思洋说,自从用了老时的方法,柿子的口感“翻了一倍”,每年柿子还没开始种就有人来问了。
柿子品质得到提升,又该如何解决抗病性差呢?
“看,那里儿就是我们的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设备。”老时指着不远处一座低矮的平房,语气颇为自豪。
话音刚落,村民于振坤就围上来,给老时“表功”:“老时引进的这套技术可好了,柿子再没得过灰霉病。”
喝着牛奶、不再生病的西红柿一上市就得到交口称赞,不仅在胶东有了名气,还走进北京、上海等地,沙柳村西红柿成了市场新宠。
西红柿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采摘,怎样填补采摘空档期?
老时又有了新点子。引进吊梢西瓜和蜜瓜,打造智能观光园。老时的观光农业吸引了全村300多户村民入股,成为带动全村经济的“新热点”。
眼下,沙柳村西红柿基地达到300多亩,带动100余户村民年共增收400多万元;打造的观光农业园区全部运营后,全村每年接待游客数还在攀升中。
老时点“柿”成金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但他的脚步仍没有停下:“我还想继续做西红柿深加工,做大产业链!”他的目标就是尽一切努力让土地增收增效,让村里人的生活富起来。(文/图 记者 曲黎悦 通讯员 张小寒)
新闻推荐
5月10日,威海市文登区检察院开展以“向人民报告——政法机关开放日”为主题的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
文登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文登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