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威海 今日文登 今日荣成 今日乳山
地方网 > 山东 > 威海市 > 今日乳山 > 正文

故乡海岸两烟台

来源:烟台日报 2020-12-28 10:37   https://www.yybnet.net/

□张荣起

人在异乡,最牵念的是故乡,朝思暮想,称之为乡愁。然而,在异乡长期居住,日久生情,异乡也就有了故乡的感觉,称之为第二故乡。不知别人的感受如何,反正我对两个故乡,都有着刻骨铭心的印记。

我的第二故乡,是被称为鲜美海岸的烟台。人们大多知道,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的侵扰,朝廷在胶东半岛北端的黄海南岸、奇山北麓设立了奇山守御千户所,同时在距此不远、海拔只有53.5米的小荒丘上设了“熨斗墩”,亦称“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于是当地人便把熨斗墩称作“烟台山”,“烟台”由此而得名。

无独有偶,在胶东半岛南端、黄海北岸的大体相同方位——我的第一故乡威海辖内的乳山市白沙滩镇常家庄村的村头,也有这样一座烽火台,俗称“烟墩”。据老人说,古时候方圆十里内无山,明朝时候为防倭寇,由人工筑起这座小丘,海上有了敌情,夜点火,白天则焚烧冒直烟的狼屎报警。当时我刚上小学,时值抗战期间,高年级同学常领我们到烟墩的丛林里打麻雀战,以捉“鬼子”多者为赢。

后来鬼子真的要来了,烟墩果然派上了用场。古人举烟点火的办法,自然被青抗先们所效法,就连儿童团也在烟墩上竖起“消息树”,白天一见“消息树”倒了,人们便立马坚壁清野,人去物光,鬼子即使进了村,也总是扑个空。因有这层经历,我们对烟墩的印象颇深。抗战胜利前后,有一首歌:“想起了八年前,东海边上起狼烟……”好多人虽然唱熟了歌词,却未悟其义,把“狼烟”误认为是 “恶浪和硝烟”,可我们自小和烟墩打交道,一唱便深晓其义。

岁月沧桑,家乡的故事渐渐淡忘。参加工作后,我的单位在烟台市域内,游览烟台山的名胜古迹,聆听历史故事,是常有的事。虽然这些故事听起来耳熟,却从未与家乡的“烟墩”相联系。有一次,读《乳山市志》:“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大嵩卫于沙沟寨设立守御千户所……,沙沟寨遂改称‘海阳所’。是年起,沿海筑‘烟墩’(烽火台)18座。遇警时,昼则举烟,夜则点火,接递通报。”这段记载,解开了我村 “烟墩”的历史渊源,并与烟台扯上关系:它距海阳所的海岸线不足10里,与烟台和奇山所的距离相仿,而且两所及烽火台建在同一年内,可说是一对孪生姊妹,只是分居半岛两端,一在黄海之阳,一在黄海之阴而已,可谓是“小烟台”。由此也可知明朝初期,沿海一带倭患的严峻形势和胶东半岛防倭御寇的庄严义举。

顺此,我又从《乳山市志》的《村名》一章中找到了常家庄村的来历:明代中期,海阳所村(即原沙沟寨)常姓人(系军户)迁于烟墩下落户,因而取名“常家庄”。

拥有特殊港口条件和历史机遇的烟台,不仅自古以来得到秦皇汉武的青睐和光顾,而且也成为历代外商的云集地,尤其是18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政府批准烟台开埠以来,烟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以至于率先跻身全国14个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之列,乘此东风,迅速向大中型城市的目标迈进。而我第一故乡的“小烟台”,直到500多年后的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700多户的村落。和平年代的烟墩,几乎无人光顾。幸而改革开放时代为它带来了机遇。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西起海阳所,包括“烟墩”在内的沿海一片处女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乳山市省级银滩旅游区在沿海的荒野上破土动工。二十几年来,国内外投资商及全国名牌大型企业,争相在这里建立度假村、避暑城,对口工业、新立大学等也相继落户开发。几天不见,就会有一批琼楼玉阁矗立在面前。上次光顾还是一条条黄沙野径,再次到来,就变成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虽比眼下烟台的规模和发展滞后一筹,但比改革开放前的烟台,已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城市规模而言,距乳山市老城区13公里,就当前发展速度看,不用多少年,就会连成一片,也会向中型或大城市的规模跃进。

烟台历史厚重,最值得骄傲的是秦始皇三巡成山头,留有“皇帝东游,巡登之罘”等文字的碑碣。地理位置同样优势的 “小烟台”,历史文化也不逊色,史料显示秦始皇东巡时驻足的琅琊台,是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东寻长生不老药的始发地。琅琊台位居今青岛市境内,与银滩正好在一条海岸线上,两地之间,也是始皇水路东巡成山头的必经海域。位于“小烟台”斜对面的三观亭,就是纪念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成山,经过此地的纪念建筑物。据传,秦始皇的船队在海上行进时,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大的飞天鳄裹挟着乌云浊浪直扑而来,吓慌了始皇及文武百官。在千钧一发之际,从左侧的海岸悬崖处飞起一道白光,直取飞天鳄咽喉。飞天鳄身首两段,其首飞向西北,化作“鳄鱼头”(岩礁),其身甩向东南,化作一座小岛(宫家岛)。瞬间,风平浪静,晴空万里,远处隐隐出现车水马龙的海市蜃楼,始皇船队遂靠近飞起白光的悬崖,登上岬角南端平台,搭起帐棚暂驻。晓观海平线上东方日出,午观阳光下波浪耀金,夜望徐福的船队是否归来。后来便在此建“三观亭”以示纪念。

近些年,烟台依据仙境文化的优势,打造“仙境海岸 鲜美烟台”的城市名片,吸引四方来宾和投资商,使城市的现代化如虎添翼。同是一泓黄海,银滩的仙境文化同样厚重,距“小烟台”东十几里路的仙人桥,一头跨海,一头连陆,史传日本高僧圆仁和尚曾在桥上论道说法,现在游人登上桥顶,拱桥在海浪的拍击下,微微发颤,有“一桥跨海陆,脚踏天地间”的飘飘如仙之感。距此不远的北斗湾,碧波荡漾,紫色岩礁密布,其中一柱形巨礁,突兀擎空。传说八仙曾在此商讨渡海大计,铁拐李与吕洞宾发生口角,一怒之下,将其拐杖掷向大海,渐渐变成一柱高耸海中的巨大礁石,人称“仙人杖”。这些传说,与烟台的八仙过海都是一脉相承的。

作为孪生姐妹,“小烟台”比大烟台稍显逊色处,是烟墩顶上缺少了那座白色的灯塔。仙人桥北边的松岭中倒是有一座灯塔,据说是早先为防渔民出海迷失方向而建。塔灯每隔七秒闪亮一下,为渔民的夜归提供了精准目标。至于“小烟台”在城市开发中的站位,早被开发健儿们纳入视线,当鳞次栉比的楼群,从海岸渐向烟墩挨近时,烟墩周围也塔吊密布,城墙似的堡垒拔地而起,据说是要打造一处仿古建筑,让史上的烽火台焕发青春,后因墩顶上有军事设施未撤,暂停施工。烟台开埠后,烟台山周围很快被外国领事馆和各种店铺占据,取名曰朝阳街。它像一位老人,向人们诉说着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常家庄如今也已沧桑巨变。进入21世纪,周边村庄相继改造,鸟枪换炮,常家庄村于2010年8月拆迁,2013年春节全村766户村民迁入楼房,变成城市居民,延续了400多年的常家庄村名,也从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常瀛小区,也会像朝阳街一样承担起史话的传递责任。

美哉!故乡,鲜美海岸两烟台。一对孪生姐妹,壮我故乡,壮我人生。

新闻推荐

乳山市西苑学校深入开展思政课教学研讨

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乳山市西苑学校开展“固初心、强作风、聚合力、促提升”思政课教学研...

乳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乳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故乡海岸两烟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