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威海 今日文登 今日荣成 今日乳山
地方网 > 山东 > 威海市 > 今日乳山 > 正文

杆秤渐行渐远,老手艺仍留心间 乳山当地建起博物馆,收集做秤工具和杆秤做展览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0-08-14 14:30   https://www.yybnet.net/

直到现在,赶集买回来的东西,84岁的谭新初还是会拿出老杆秤称一下。这秤已伴随他大半辈子,因为保管精心,依然光洁如初。

谭新初所在的乳山市乳山口镇兰家庄是当地有记载以来最早从事制秤的村庄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1951年,15岁的谭新初跟父亲学会了祖传的杆秤制作手艺后,就没离开过这一行,直到8年前不再制秤。

曾几何时,杆秤是走街串巷、集市摆摊商贩们买卖交易称量必需的工具。制秤手艺让谭家代代富足。1973年,当时的乳山县计量所要制作一批中药秤和磅秤,谭新初因制秤技艺精湛,被招了进来。虽然端上了“铁饭碗”,但不能亲手制秤,谭新初经常“手痒”,加上制秤收入高,他辞职回到家里,重新开始制秤、售秤的手艺人生涯。

从1984年到2012年,谭新初已经记不清手底下做了多少杆秤。“我手是最快的,最多的时候一年能做2400多支。有的村民一家七口人做秤,一年才做3000多支。”回忆起当年制秤鼎盛时期,谭新初很是自豪,“那时候做的秤规格老鼻子多了,卖得最好的是10公斤的。”

“做一杆秤得需要30多道工序,木头得用柳桉木,秤星都是手工钻眼,把铜丝一点点插进去磨平的。做的秤都留下记号,要是坏了来修,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不是我做的。”谭新初说。

谭新初卖秤都是在夏村集上,5天一个集。不赶集的时候,就在家里做秤。“用不了一上午秤就卖没了,那个年头卖秤挣得比上班多,还比上班自由。”谭新初说,靠着制秤手艺,他供三个孩子读完了大学。

孩子们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上班,制秤这门手艺便逐渐落寞了。“读书人不愿意学做秤,我理解。而且现在用杆秤的人少了,也卖不太动了。”谭新初摸着手里的杆秤说,“村里会做秤的也没几个了,下一辈儿几乎没有会做的,都出去打工、上班了。”

谭新初一直坚持到2012年,这时候电子秤已经成了主流。赶一趟集,谭新初经常一杆秤都卖不出去。在子女的反对声中,他放下了这门手艺。“挺可惜的,但是没办法,时代不一样了。”谭新初说,“现在家里就剩这一杆秤了,镇上有个博物馆,把做秤的工具和一些杆秤都拿过去展览了。起码能让以后的孩子知道,曾经还有杆秤这么个东西。”

农村大众报记者戎宁

通讯员王嘉姜俏俏

新闻推荐

乳山银滩有个“网红”党支部

乳山市滨海新区扬帆网红党支部成立于2020年6月,主要汇集了陶新霞银滩大霞、银滩小霞等30余名不同领域有影响力的网红...

乳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乳山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杆秤渐行渐远,老手艺仍留心间 乳山当地建起博物馆,收集做秤工具和杆秤做展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