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威海 今日文登 今日荣成 今日乳山
地方网 > 山东 > 威海市 > 今日乳山 > 正文

我与党报的不解之缘

来源:烟台日报 2020-07-30 09:42   https://www.yybnet.net/

□王永福

佛教讲佛缘,民间认为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也是有缘分的。我的人生经历说明我与党报有不解之缘。

屈指算来,我按部就班,完小毕业升初中,初中毕业升高中,高中毕业升大学,到大学本科毕业就业,屁股坐在板凳上,就度过了十六个春秋。我参加工作35年,约有一小半时间,是在烟台日报社工作,是这张报纸锻炼培养了我,留下了我一生前进的足迹。

回顾历史,应当说我从上高中就同《烟台日报》结缘。记得那是1957年的秋天,我在牟平一中住校读高一。一天我在星期天回家的路上,面对着眼前一派大丰收的景象,灵感来潮,构思了一首小诗:“高梁红,谷穗黄,秋天野外飘清香,社员搬砖又运瓦,忙为秋粮备新仓,”用最后一句做标题,返校后就抄清邮寄给《烟台劳动报》(《烟台日报》的前身),出乎意料,很快就收到报社邮来的样报和5角钱的稿费,那时5角钱可以购买一斤多猪肉,让我这个贫苦出生的农民儿子,喜出望外,受到莫大的鼓舞。当时青年学子中正流行,“学好数理化,走到天边也不怕!”我由于语文学的好,作文在班里领先,正梦想将来当记者和作家,这首小诗坚定了我走写作路的信心。

后来高考时就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时新闻专业很稀少,汉语言文学是热门专业。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只担任了两年的高中语文老师,就被调到县委宣传部从事文字写作工作。恰恰在这时,《新烟台报》到乳山县委宣传部发展专职通讯员,我就应征入选了。当时印象很深刻,是1970年的一个夏天的上午,两位《新烟台报》的老记者走进县委宣传部,递上介绍信,说明来意,部长修顺兰同志就把我领到记者面前进行面试。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面见上级党报的记者,还有一种神秘感,一边回答他们的问话,一边仔细端量他们,只见那位叫房新民的同志,白白净净的面孔,举止彬彬有礼,猜想是位知识分子;另一位叫刘明绪皮肤黑黑的,粗嘴大唇,举止粗放,猜想是位工农干部。但看他俩手中的采访本,都为32开的新闻纸装订的,远不如我手中的16开精装硬皮笔记本上档次,紧张的情绪,一下子就放松了。就这样经过短暂的交谈和测试,我这个《烟台日报》专职通讯员就确定下来。

从此,我开始了为党报党刊写作的历程,每天骑着自行车,在乳山大地跑上跑下,经常有我采写的稿子,见诸《烟台日报》及省级和中央报刊,干得风生水起,春风得意,很快被吸收入党。时隔不久,就在这年的秋天,《新烟台报》给县委宣传部打来电话,恰好我就在接电话的修部长身边,只听部长在电话里回话,“我不同意,他是我们的报道组长,换另外的人还可以考虑,你们为什么专拔我们的眼睫毛。”接着挂断了电话。

但时隔不久,就接到了地革委叫我到报社工作的调令,根本事先就没有征求我个人的意见,让我毫无思想准备。那时社会上有首顺口溜广为流传:“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工作需要就是命令,不容个人讨价还价,于是我打起背包就出发,匆忙从县百货公司搞了一个盛商品用的大纸箱,把仅有的行李包装好,急急忙忙乘公交车赶赴烟台报到。记得是当时《新烟台报》群工部主任刘淑轩,用自行车把我接到报社,开始了我的党报生涯。

我被安排到编辑部的一个小组任编辑组长,那时,整个报纸为一个大组,下边设若干小组 。我是“一抓三促组”的组长,即负责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包括工农商学兵文的宣传报道,管的很宽,权力很大,而且负责版面的最初设计,手中掌握着一把有刻度的铁米尺,用以丈量和勾划版面,至今这只铁尺还放在我现在的写字台上,成为我报业人生的永久纪念。

第一次进党报的时间短暂,只工作了一年,人脸还没有混熟,就被调到地委宣传部。当时全国上下,各级宣传部纷纷成立大批判写作组,我调任写作组长,专门负责为中央的理论刊物《红旗》和《人民日报》等各级理论报刊提供稿件,又是一次岗位转换。

记得前去宣传部报到之前,报社的军代表王少荣同志,握着手深情地对我说,“下级服从上级,我无权挽留你,到上边去锻炼锻炼吧,将来如果我还在这里,一定将你再调回来!”正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王少荣很快调离报社,但十年以后,我却真的又被组织安排到报社工作,演出“二进宫”,而且这一次,真的留下来,扎根到底,一直干到退休,告老还乡。事实再一次说明,我同《烟台日报》缘分非浅。

第二次进《烟台日报》,恰值烟台被中央命名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历史节点。作为党报,正面临着如何转变职能,进一步为党的工作服好务,完成新的历史担当,《烟台日报》正在筹划小报改大报扩版增容,转轨定向的新使命。

当时,全国都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深圳的热潮。我进班子不久就在党委的支持下,率队南下广东取经,由总编室、工财部和广告部三位主任组成学习取经小组,先后赶赴《深圳特区报》和《南方日报》取经,工财部主任房新民就是当年发展我为专职通讯员的那位老记者,算得老友重逢。

从南方取经归来,又很快率队北上,由总编室、工财部、文教部和印刷厂等部门领导组成取经小组,先后到《大连日报》和《沈阳日报》采访学习,回来后向党委汇报,认真研究兄弟报社的先进经验,在报社党委领导下,把《烟台日报》的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如今《烟台日报》这张当年在镰刀斧头旗帜指引下,诞生于炮火中的报纸,历经风风雨雨,破浪前行,告别了铅与火跨入光与电,迎着网络化的新挑战,正阔步迈向新时代!

回顾我的新闻生涯,值得骄傲的是先后在《人民日报》和《烟台日报》两级报社长期工作过,登高望远,领略了党报的职责所在和编采工作的极端重要性。2018年在纪念《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我与人民日报》发表了我的切身体会文章——《难忘磨稿子精神》,今天在迎接《烟台日报》75年诞辰的喜庆日子里,又通过以上文字,表达我对这张同我人生息息相关的党报由衷的感恩之情。

最后让我这个老报人,送上深深的祝福:

祝《烟台日报》继往开来,永葆青春,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为原烟台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

新闻推荐

铁血丹心照汗青

□肖军衣玉华巍巍马石山,凛凛英雄魂。位于乳山市西北的马石山上,巍然矗立着一座抗日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正面上“正气浩然,万...

乳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乳山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与党报的不解之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