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姜俏俏
近年来,乳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维护生态绿色和区域发展平衡,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效果。
生态修复再现鸟类“天堂”
“我几乎每天都来潮汐湖公园逛一圈,这里的水鸟有几十种,伴着潮涨潮落,听着丛林鸟鸣,别提多惬意了。”家住乳山市潮汐湖附近的宋明义是个摄影爱好者,自从潮汐湖湿地公园今年7月份开放后,他每天都来此拍水鸟。
水鸟栖息环境改善源自潮汐湖生态驳岸的打造。潮汐湖是一处内陆天然潮汐湖,但由于人工养殖作业影响,这里一度淤泥沉积,杂草丛生。为改善潮汐湖周边生态环境,乳山进行了生态提升建设,实施湖内清淤,增加水体交换能力,营造咸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保留原有芦苇湿地和潮汐发电站,修复和涵养潮间带滩涂,打造成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
为了最大化恢复潮汐湖的生态环境,在生态修复中,乳山坚持生态驳岸的理念,不建设硬质堤岸,尽可能保留河道自然形态,对受到破坏的河道重新按照河流原有的自然面貌进行修复,增加岸线的长度和软度。同时发挥河岸土壤种子库的作用,对河岸生态空间进行地形设计和植物精心配置,让那些自然分布的河岸植物生长起来,充满浓浓野趣和原生态,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效果。
为了保持潮汐湖的生态,修复中乳山多次修改设计,仅保留了一些日常基础性的休闲设施,去除大规模休闲广场和入口广场,硬质铺装缩减到原规划的三分之一,陆地面积的绿化率超过了80%。
与以往的湿地和陆地公园建设不同,由于潮汐湖陆地部分大部分属于盐碱地,并且不同地块的盐碱度不同,因此在植被绿化上必须因地制宜。“以往的盐碱地绿化上大都采取了大规模换土,但大面积换土会对原有生态造成一定破坏,也并不经济可持续,所以在生态修复中乳山坚持不大面积换土的原则,通过地形营造,利用物理结构,实现自然洗盐进而实现盐碱地绿化。”潮汐湖湿地公园绿化工作人员介绍。
在原有湿地生态修复中,乳山通过在浅滩区种植芦苇、碱蓬等水生植物,建设湿地保育区,为野生动物及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繁育空间,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庇护场所。
经过一年多的生态修复,潮汐湖不仅保留了原有水域面积,而且新增草坪30余万平米,栽植黑松、白蜡、法桐等绿化乔木2万余株,沿湖种植芦苇15万余平米,潮汐湖湿地公园宛如一条翠绿的缎带蜿蜒铺展于银滩西部,成为一道美丽怡人的风景线。
海岸整治扮靓“碧海蓝湾”
坐拥199.27公里海岸线、享受有“中国最美海岸线”、“天下第一滩”等美誉……炎炎夏日,漫步乳山银滩海边,凉风习习,惬意无比。
然而最美海岸线也曾被环境问题困扰,过去由于不当的人类生产活动,对海岸带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造成了影响。为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近年来,乳山以“把最好岸线还给自然、把最美海景留给人民”为目标,以海岸带修复与整治项目实施为抓手,创新建立海岸带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机制,保护珍贵的自然岸线和河口湿地等海洋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碧海银滩修复刻不容缓。为此,乳山建立了最为严格的海岸带保护政策,将可视范围内违章建筑和距岸4公里内近海养殖项目列入整治范围,对与规划不相符的近海养殖、违章建筑,逐步予以拆除;对遭到破坏的岸线资源,通过生态恢复等方式,积极进行修复;对生态脆弱、禁止利用区,加强保护。
“近岸海域限制新上养殖项目,更不允许发展工业项目,严禁随意出让和长期租赁岸线资源,严格控制用海规模和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海洋资源。”乳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说。为避免出现监管死角和盲区,乳山按照属地管理与行业主管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岸线属地政府镇区和主管部门责任分工落实,要求深入调查摸底,到户到人,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个区域、一个节点、一个事项的研究提出解决意见,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针对养殖户多、分布区域广的实际,乳山本着人性化整治的原则,采取“先安置后拆除”的工作方法,就近规划了2处安置区域,在小侯家海边规划了100多亩,用于安置“三小”片的海蛎养殖户和收货户。在常家庄北山规划了30多亩,用于安置小滩村、八甲村、常家庄村等村的海蛎养殖户。政府统一安装板房,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作业和基本生活。
在拆除养殖池、清理废弃建筑物的同时,乳山还对沙滩进行培育和养护,逐步恢复滩涂、沙滩的自然面貌,并增加景观护坡、生态护岸、耐盐性植物等。将海岸带整治与景观打造、休闲旅游相结合,营造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城市生态景观滨水岸线,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亲水空间,逐步实现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本着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效结合的原则,乳山编制完成了《乳山市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乳山市海域使用规划》等,并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施治”的原则,聘请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等专业机构,根据海洋功能区划对海域进行分段定位,把海湾、河口区域、潮汐湖、滨海湿地以及海岸带的生态整治和修复作为规划重点,以乳山湾东流、潮汐湖岸段、和尚洞至浪暖口岸段、小青岛综合整治修复等六大板块作为重点建设项目,以带动全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岸带修复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通过一系列滨海岸线修复、生态护岸整治等措施,乳山逐步实现“退堤还海”、“退养还滩”,恢复自然岸线,促进近海水质稳中趋好,受损岸线、海湾得到修复,滨海湿地面积不断增加。
“专属管家”保护水域安全
“全市111个湖泊全都有了湖长,重要湖泊岸边都将湖长公示牌设置,标明湖长职责、湖泊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方便群众监督。”7月底前,乳山已在全市所有水库、重点塘坝和未纳入湾长制管理的沿海湖泊全面实行湖长制,建立完善了市镇村三级湖长体系。
湖长制理顺了管理关系和管理的体制,是河长制基础上及时和必要的补充。近年来,乳山在总结河长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经验优势,推动湖长制全面落实,逐步开启智慧化河湖治理新模式。
乳山将水库、重点塘坝、内陆湿地和部分未纳入湾长制管理的沿海湖泊一并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实现河流、水库、塘坝、湿地和沿海湖泊一体化管理,形成相互衔接的管理制度。总河长对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湖泊最高层级的湖长是第一责任人,对湖泊的管理保护负总责。其他各级湖长对湖泊在本辖区内的管理保护负直接责任,按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湖泊管理保护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水域环境改善,乳山市还大力开展雨污分流、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加强水域环境管理。在雨污分流改造方面,乳山市着力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工作,提高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率,防止河道水体污染,保证河道水体质量,实现了“污水进厂、雨水进河”的初步目标。截至目前,已完成需要改造的雨污分流工程120余公里,正在实施的雨污分流改造有40余公里,剩余60余公里将于2019年底全部完成。
在保护水源地方面,在做好城镇生活污染防治的同时,乳山市加大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重新调整、撤销和划定工作。同时,不定期组织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对饮用水水源地进行问题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时限,强化督促落实。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划定,设立了界标、宣传牌警示牌等标志,以便于群众更好的了解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以及环保相关要求。每个月对龙角山水库等水源地进行常规监测,每年进行一次水质取样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过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保障全市饮水安全。
通过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乳山市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持续提升,列入水环境功能区的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标准要求,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稳中趋好,乳山市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基本建立。
乳山全面展开河长制、湖长制,构建水生态文明,让绿水长流。
乳山加快绿色通道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廊道。
美景如画的潮汐湖湿地公园。
新闻推荐
3.1万尾近日,山东科合海洋高技术有限公司在乳山和尚洞码头增殖放流25cm以上规格的圆斑星鲽苗种3000尾、12-1...
乳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乳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