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牟平观水镇,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苹果,因为该地区盛产的苹果远近闻名。然而近年来,观水镇的辽上村、生金泊村的领导干部,经过考察后引进了“新物种”,通过发展另类种植业,带领当地百姓致富。6月26日,“媒眼看烟台”记者一行走进观水镇辽上村、生金泊村,了解这两个乡村念起的另类致富经。
YMG记者姜晓摄影报道
小榛子带来大财富,预计年集体收入500万元
榛子,又称山板栗,有“坚果之王”的称号。榛子营养价值较高,通身都是宝,榛仁可作糕点馅,营养成分为面包的2倍,猪肉的1.5倍,可应用于糖果点心、医药及香料制造业,果壳可制活性炭,榛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烤胶,并且叶子可作饲料,根条可作纺织品。位于烟台南部的观水镇辽上村,最近几年因为种植榛子而名声鹊起,除了普遍种植苹果外,村民开始日益享受着小榛子给他们带来的可观收益。2015年,为了不断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辽上村村委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外出考察,寻找真正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在东北考察期间,村委领导班子接触到了榛子。榛子耐寒,喜湿润的气候,喜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对地势要求不高,地势较缓的坡地、梯田和平地更适合榛子的生长,属于粗放型管理的作物。结合榛子的生长特点与辽上村的地质地貌,村委领导班子敏锐发觉榛子的批量种植会给辽上村及村民带来多大的发展机遇。辽上村面积较大的山岚和荒坡正好派上了用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烟台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辽上村种植榛子达到1700亩,远超1200亩的苹果种植规模。种植园首批榛子于2018年开始结果,亩产约300斤,每斤10元,达产后,预计将实现年集体收入500万元,村民也将直接受益。辽上村打造的榛子示范园项目也成为了烟台打造的通过干杂果种植,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首个示范点。记者获悉,榛子种植项目由村委调动村里闲散“老头队”积极性进行集体种植、管护,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将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庄,利用山峦资源种植干杂果,发展村集体经济,彻底解决村集体收入为零的难题。此外,榛子有较强的耐火性,从而形成了天然的防火隔离带,保护了山容山貌。2018年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投资修建山路6000米,建设水库2座,实现有效灌溉1500亩,方便了榛子的管理和运输,极大改善了山地的景观,为日后的产业延伸打下基础。下一步,辽上村还计划依托榛子项目,打造以观光、采摘、垂钓为一体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老百姓收入。
生金泊村———不老莓里的致富经
生金泊村位于牟平区最西南部,旧称凿金口,以盛产沙金闻名。距离观水镇20公里,分别与海阳、乳山、栖霞相接,全村260多户,人口678人。村支柱产业主要是种植苹果,种植面积达900亩。但由于果种品种单一,农户收入并不稳定。为此,在烟台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成立晨业合作社,尝试增加种植品种,实现种植转型。在这种情况下,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不老莓,进入了晨业合作社农户们的视线。不老莓,又名黑果腺肋花楸,该树种是集食用、药用、园林和生态等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树种,具有非凡的保健作用,果实及提取物对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疗效,广泛用于医药和功能食品工业。果实中花青素、黄酮、多酚在已知植物中是最高的,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功能食品项目的研究人员还得出了其果实含有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特定化合物的结论。果实广泛用于加工果汁、果酒、果酱、果脯等食品和饮料。不老苺属外来品种,盛果期亩产2000斤至5000斤,纯利润亩产可达到5000元,深加工后果粉可卖120元一斤,利润成倍增长。为调动村民积极性,晨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加农户模式,不老莓种植初期,由合作社统一进苗,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并且统一销售。丰产后,合作社引进深加工设备,将其进一步深加工,实现产销一条龙。这种模式既给合作社成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解决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的收益。据悉,现合作社种植不老莓300多亩,加入社员200多户。在观水镇党委指引下,生金泊村引进不老莓的种植,不仅引领了社员及周边村民共同脱贫致富,以点带面,还有效促进了村经济的多项发展。村民们说,种植不老苺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闻推荐
潮汐湖湿地公园“华丽转身” 乳山盘活生态棋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陶相银通讯员司伟王嘉绿树绕岸,碧水潺潺。7月1日,历时一年多生态修复的乳山滨海新区潮汐湖...
乳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乳山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