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彩陶俑
□刘丽丽 赵姝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奠基性的朝代,汉族、汉人、汉语、汉字、汉学之名皆来自于持续400余年的强大汉帝国。在济南地区发现的四座诸侯王级的墓葬乳山汉墓(未在济南考古馆展出)、洛庄汉墓、腊山汉墓、危山汉墓出土了众多、丰富的陪葬品,其中大型的陶器、威风凛凛的兵马俑军阵,都让我们可以窥见汉代博大雄浑之风。汉代流行“厚葬”,王公贵族如此,黎民百姓也为之效仿。
1999年春,市考古研究所和山东大学考古系在平阴县东阿镇西山村抢救性发掘古墓葬近百座,时代涉及战国、汉代、宋元,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中西汉时期的陶马和陶俑是此次发掘最亮眼的随葬品。这些俑像都是模制烧成陶后敷涂色彩,轮廓线条流畅优美,富有生活情趣。陶俑主要是侍从俑,分为女侍俑和男侍俑,在俑头上用墨勾画眼眉,衣服上施彩绘。女侍俑着曲裾袍,宽大的衣袖与瘦窄的喇叭形衣裙相配合,构成优美的曲线,简洁而富有韵味。双手于身前拢于袖中,身体微微前倾,发型为额前中分,于脑后挽一垂髻,花容月貌、秀姿绰约。男侍俑着直裾袍服,还用墨线勾出两撇胡须。一个发型为头发拢于脑后挽起,右臂下垂,左手搭于肩上,似背一包袱状物品;一个发型与女侍俑同,双膝着地坐于足上,双臂前伸,根据出土时与陶马、陶车轮在一起,推测应是车夫。车夫所御的也是骏马,出土的陶马通体施红彩,并用白线勾画出马身上的佩饰,朴拙的风格,奔放的气势,体现出墓主人出行的威仪。
西汉承秦制,墓葬中多用陶马、陶俑。到了东汉,则更多是体现日常生活的用具。
2000年9月,闵子骞墓内发现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墓葬由墓道、前室、中室、后室和2个耳室组成。总长度近10米,最宽处6米。虽已被盗多次,但仍出土了陶质动物及彩绘陶器等60余件。大量陶制动物是此次发掘的亮点,有猪、鸭、鹅、狗、鸡等,形态生动,大都施以彩绘,保存得相当完整。陶猪黑前鬃突出,尖嘴细臀,透露出一些野性难驯之态;陶鸡二雄两雌,形神兼备;陶狗雄壮威猛,警觉地竖起双耳正视前方,好似看家护院的“卫士”;两只陶鹅则一翘首前望,另一回眸而视,成唱和之态,煞是有趣。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精致的宴饮用具,朱红色的耳杯、陶魁、陶勺、陶甑,彩
绘的案几、圆盘等。另外还发现灯、熏炉、仓、灶、井、楼等模型陶器,反映出东汉豪强地主“池鱼牲畜、有求必应”的庄园经济生活情形。
2009年4月,奥体中路工地发现的三座东汉时期画像石家族墓,出土白陶瓮、陶壶、陶井、陶狗、陶耳杯、陶灯、陶灶、陶案几、陶罐、铜镜等各类文物50多件,其中的白陶瓮是济南地区的首次出土。奥体中路画像石墓与闵子骞画像石墓时代相同,墓主都是当时的地主或士大夫阶层。出土器物基本不见实用器,大都是日常生活中所用物品的模型,栩栩如生,反映出当时“事死如事生”的追求。明器中的禽畜、模型、耳杯占很大比重,反映出墓主人的财富观念和生活喜好。
从中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墓主人住在高墙大院之内,他站在宏大的楼阁之上,看到仓廪实、禽畜肥,仆人从井中打水浇灌着院中的树木花草,厨房的灶上煮着丰盛的晚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屋内各处点亮各式的灯具,熏炉中升起袅袅烟气让人沉醉,每个人面前的案几上摆着美味佳肴,酒杯中已斟满美酒……这样富足安逸的生活真想生生世世过下去!他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人死后也依然存在,只是去往另一个世界生活。因而他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做出明器,带入地下冥世,继续过着生前一样的生活。
我们应该感谢他,用泥与火的融合凝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将当年的生活具象到一个个泥土坯子
上。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陶质明器,可以让现代人在2000多年后了解到当时的工艺水平、墓主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还有当时人对死亡的态度,和对死后世界的想象。
新闻推荐
烟台威海千里海岸“一桥”牵, 全长3310米的乳山口跨海大桥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近日,G228丹东线乳山口大桥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乳山口大桥勘察设计工作正式启动。乳山口跨海大桥位于乳山湾口最窄的沟槽段,即在乳山市海阳所镇的小乳山至西山一带(东岸)与乳山...
乳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乳山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