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陶相银
本报通讯员 刘兆阳 李钟芸
“老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现在有了。”8月25日,在荣成市俚岛镇中我岛村的“暖心食堂”里,村民王振殿吃着热腾腾的午饭,忍不住感慨。
“从5月10日开始运营,到现在还没花过村集体一分钱。”“暖心食堂”负责人王玉红说,“厨具、桌椅等大件,以及每天的食材,都是爱心企业和村民们捐的。活儿全由我们的志愿者来干。”
与中我岛村“暖心食堂”里的集体就餐不同,人和镇北齐山村是为老人上门送餐。“没想到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享这种福。”90岁的村民许思荣说,“我不吃肉,孩子们就专门给我做素菜,包素馅饺子。”
北齐山村的“暖心饭盒”同样没花集体一分钱。“暖心饭盒”志愿服务队的20名队员提供志愿服务,其他费用则靠村里的“爱心农场”。
到9月底,荣成市“暖心食堂”将达335处。在这些“暖心食堂”,60岁以上老人吃饭每顿不超5元钱;8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特殊困难老年人每周可享受5次以上免费用餐。
据荣成市民政局统计,全市有80岁以上农村老人1.2万余名。经测算,要让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吃上免费的午饭,一年下来保底也得3000万元,其中最大的开支就是人工费用。荣成市民政局民间组织服务中心主任毕俊娜说:“我们通过‘信用+志愿’的模式,人工全部由志愿服务解决。”
荣成市所有“暖心食堂”的日常运营全部由文明实践志愿者来负责,已成立“巧厨娘”志愿服务队400多支,共1.1万余人。志愿者参与暖心食堂助餐、送餐等志愿服务,与征信管理、嘉许回馈等直接挂钩,根据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间等赋予个人一定信用加分,作为信用激励的依据。
毕俊娜说:“‘暖心食堂’只是我们志愿者释放能量的一个舞台,荣成的拥军、敬老、助学等各种活动都是志愿者们主动在做。”目前,荣成市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团队4000多个、志愿者15.5万人,其中农村志愿者发展到10.2万人。
“信用+志愿”已成为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探索路径。早在2012年,荣成市就在省内率先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全市80多万居民纳入信用管理。2018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以来,荣成市积极探索“信用+志愿”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出台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逐户逐人建立“信用档案”,将群众参与清洁家园、慈善救助、扶老助残等26项文明实践活动纳入个人信用管理,根据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等,可获得不同的个人信用加分。同时,市镇村三级每年设立文明实践信用基金,随时将信用积分兑现为激励物品,达到一定信用分值还可享受供暖、公交乘车、生活用水费用减免等180多项守信激励产品,仅去年一年荣成农村信用基金发放1800万元,涉及30多万人次。
“信用+志愿”打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在荣成市,群众对政府各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96%以上,城乡居民评价结果、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结果双双位居全省第一;“老赖”现象明显减少,法院案件执结率同比上升15%。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规范停车秩序和提升城市形象,荣成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加大路面巡查力度,对辖区占用公共资源的“僵尸车”进行集中清...
荣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