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嫦娥
我是一九七零年九月招工进马鞍山的,改革开放四十年,这座城市的发展很快,我亲历着许许多多改变,我的感受很深……
四十年来,马鞍山不断加快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召开,提出把马鞍山建成“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让我们看到了城市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格局。
如今,我感觉最明显的是城区的道路宽了,环境美了,天蓝水清,沿江两岸楼宇直上云天,美丽濮塘被成为市民度假休闲的好去处,这个金秋,丹桂飘香,满城甜蜜。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舒适,幸福。
惠风化雨,润物无声。我国养老金十三年连增,就是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也是惠民暖民心的一个缩影。我2002年退休时月养老金只有九百多元,如今已经有三千多元了,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搬了新居,住进了155平方米的楼房;每年冬天都能到广西北海、海南三亚过冬,夏天到山东荣成、黄山,绥芬河避暑,尽情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
还有,我的亲家母是和县农村户口迁入马鞍山市的。孩子们为她第一批买了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她每个月可以领到养老金1480多元。提到这件事她非常开心地说:“当初买保险的几万元早都拿回来了,现在就是吃利息了!”很有自豪感。社会养老保险是一件让老百姓受益的事,体现在我身边人的身上,感受很深。
我感觉,城市变化最大也是最快的当属市老年大学了,据比我们年长的人回忆:最初的老年大学没有自己的校址,只是租用雨山湖公园里的办公室作为教室。从无到有,这些年来老年大学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新跨越。
如今,学校校舍由原先只有一个教学区(北校区)发展到拥有设备先进、功能完善、建筑面积达10240多平方米的三个校区,(北校区、南校区和老干部活动中心)。我们的学校有两座教学楼紧邻雨山湖公园东侧;新校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融合在垂柳拂碧水的永丰河西岸。永丰河畔绿树长荫,繁花似锦。三个教学区都是四季青青,鸟语花香。在这样的画境里学习交友,老年朋友的幸福指数真是节节高!
老年大学的教学班级由原来的十多个发展到目前的54个专业230多个教学班级。并设有专用的书画、钢琴、古筝、电子琴、计算机教室和宽敞明亮的练功、表演等多功能大厅。还有门球等综合健身训练场所。
老年大学发展的同时,校内的一些群众社团也建立并开展许多回馈社会的服务:如到社区演出;关爱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为贫困的儿童捐款助学;为区县其它老年大学支教等活动。
老年大学还以办学习班的形式,每年两次请专家教授为教师及班长宣讲全市辉煌成就;讲好马鞍山的故事、弘扬马鞍山精神、传播马鞍山好声音,唱响正气歌,点赞好决策,增添正能量。很多学员都积极影响带动周围的人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真情抒发了对祖国对人民、对马鞍山的热爱。
我们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总是以积极的心态、阳光的行动感染人、鼓舞人,做和亲睦邻的模范长辈;教育和带动子女、亲友、邻居等身边的人崇德向善,共同释放正能量。学员们欢聚一堂,总是畅谈四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共叙对马鞍山转型升级发展的信心,感受美丽的马鞍山、享受美好人生、感恩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是全体马鞍山市人民风雨兼程,追逐梦想的四十年。展望未来,马鞍山人凝心聚力求发展,一江两岸共富裕,光荣与梦想,属于马鞍山。
新闻推荐
69年前,年方17岁的杨翠珍随部队解放青岛,在沧口飞机场附近驻扎,一名战地记者给她们通讯班12名女战士拍了张合影,之后,杨翠珍随...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