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 文登新闻 荣成新闻 乳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威海市 > 荣成新闻 > 正文

海草房,渔村里的百年童话

来源:山东商报 2018-09-26 10:11   https://www.yybnet.net/

荣成海草房荣成海草房海草房苫顶海草房苫顶高高隆起的屋脊,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搭载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勾勒出了威海渔村里的特色民居——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外观厚拙的海草房流传百年的同时也描绘了乡间的美丽童话。记者许倩

渔村里的老建筑

陡峭的屋脊、厚实的海草覆盖、各种石块砌成的墙……这些都使得海草房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不似红砖瓦房那般方正,也不似四合院那般古朴,但就是这种以石为墙,海草为顶的“随意”在小小的渔村里传承了百年,留下了古典的美丽,也续写着一个地方的传奇。

其实,作为海边的一种特殊民居建筑,海草房最初兴起基于当地的地理环境。“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避雨防晒。”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传承人刘玉启告诉记者,基于此,当地人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

特别的是,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并不一般,而是生长在5至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刘玉启介绍,“以前谁家要盖房子了,都会提前到海边收集海草。人们将这些海草打捞上来,晒干整理,等到盖房子时使用。由于生长在大海中的海草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用它苫成厚厚的房顶,不仅能防虫蛀、防霉烂、不易燃烧,还具有冬暖夏凉、居住舒适、百年不毁的优点。”

据有关专家考证,海草房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建筑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海草房民居出现于秦汉时代,宋、金时期在胶东半岛广为流行,元、明、清时期则迎来繁盛。

同是海草房,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海草房有三合院、四合院、正厢院等样式,每户农舍多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屋顶是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刘玉启告诉记者,海草房在建筑美学上极其独特,其大块粗犷的石头砌成的外墙与毛茸般的屋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最具有胶东特色的生态民居。

在荣成,港西镇的巍巍村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传统的海草房。“我们村里的海草房从金代开始,大约有800多年的历史。”刘玉启告诉记者,关于海草房的形成,也有相关记载。据巍巍村石碑记载:“元朝大德年间,曲氏先祖曲敬先由今牟平县迁此定居成村,因地处风草顶山北麓,山峰巍峨,故名巍巍。”由于巍巍村建村历史较早,其先民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利用被风吹上岸的海草苫制房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并将这一手艺不断传播到石岛、宁津、俚岛等周边地区。

匠心独具的苫匠

尽管在当地,海草房依然是传统的民居建筑,但完全掌握这门手艺的人也寥寥无几。巍巍村的村民刘玉启就是其中之一,自17岁时跟随师傅学习了苫海草房技艺至今,刘玉启做苫匠已经40多年。

海草房的建筑不同于传统的红砖瓦房,在荣成市沿海有海草房的村子,掌握海草房建筑技艺的人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苫匠。其中港西镇巍巍村的苫匠则是远近闻名。“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海草苫得是否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为此,人们都请那些代代相传具有经验丰富的‘苫匠\’来帮助建造海草房”,刘玉启说。

当地对建造海草房所需的材料有“房架、门窗料、三大堆”之说。这“三大堆”是指石头、黄泥与海草,其中的黄泥在海草房民居制作中起到了水泥的作用,而且便于将来进行修缮。“海草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和胶质,耐久性可达一两百年之久,用它们苫成的厚实房顶,可以防漏吸潮,持久耐腐,海草房的屋顶是三角形高脊大陡坡结构设计,也便于快速排泄雨水,进一步避免了海草的腐烂”,刘玉启说。

“建造海草房可以简单地划分为备料、垒墙、苫顶三个大的步骤,而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往屋顶上苫海草。”刘玉启告诉记者,“苫房”的原理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依次向脊顶叠压铺设。苫屋顶的材料中除海草外,还掺有一些麦秸。苫房的时候,每苫一层海草要加一层麦秸,为了抵御大风,海草房的屋顶上还要特地覆盖一层更厚的海草,也有个别的再盖上一层瓦,这在当地俗称为“压脊”。

在海边或岛上的渔村,渔民们通常把破旧的鱼网罩于草顶上,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起到防风、防鸟、防盗的作用。刘玉启介绍,“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因为房顶的坡度越大越便于排水。但坡越陡需要的海草就越多,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建造一栋海草房顶需用海草、麦秸秆数万斤,三四个工匠需要十几天的时间才能建成。”

一套完整的海草房制作过程,需要有瓦匠、木匠、石匠、苫匠四个工种的配合。这其中,由苫匠苫房顶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其他工匠所不能替代的。

浓浓的乡情记忆

对于当地人而言,海草房已经不仅是一座建筑、一个处所,更是历史的传承和乡情的延续。作为传承下来的特色建筑,海草房无论是外部的建筑风格及手法,还是内部的结构和实用性,都区别于现代的民间建筑,它不仅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历史,也续写着别具特色的风土民情。

值得一提的是,海草房民居曾经入选中国邮政发行的以各地特色民居为主题的系列邮票。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民居》邮票中,海草房与北京四合院、蒙古毡包、藏式碉楼、云南竹楼、江南水乡、陕北窑洞等并列为中国21种传统特色民居。

2006年,海草房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级“非遗”名录,并成为山东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二大新发现”之一。但在刘玉启看来,海草房的传承也面临着新的难题。

“村里也有懂得海草房建筑技艺的老人,但是由于年龄偏大,已不能从事高空作业,像我这样掌握整套技术而且还能作业的总共只有三五个人了。”刘玉启感叹,如今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对于海草房的苫盖缺乏兴趣,目前能撑得起海草房建筑的也就是自己这一批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艺过程漫长。据了解,海草房制作工艺全部是民间手工操作,不含任何机械成分,特别是屋顶的苫草技艺,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和操作技术,通常一个新手要跟师傅学艺5年才能出徒。此外,手艺高超的苫匠苫出的海草房,才能保证50到100年间不腐、不坏、不漏,而且外观看起来要整齐、美观。

即便传承面临着困难,刘玉启依然没有放弃。目前,他已经成功地收了两名徒弟。“很高兴有人愿意学习这门传统的技艺,我徒弟也40多岁了,有活儿的时候会叫上他一起通过实践来学习掌握海草房建造技艺。”

新闻推荐

为应对国庆出行高峰潍坊火车站加开多趟临客

本报讯(记者于哲)9月25日,记者从潍坊火车站获悉,为应对国庆假期出行高峰,潍坊火车站加开多趟临时旅客列车,以满足...

荣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荣成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海草房,渔村里的百年童话)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