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 文登新闻 荣成新闻 乳山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威海市 > 荣成新闻 > 正文

42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清洋河畔 烟台水文局臧格庄老站长于培强扎根河边,诉说着忠诚与坚守

来源:齐鲁晚报 2018-09-11 02:22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刘丹通讯员栾娈

在素有烟台母亲河之称的清洋河河畔,一位头发斑白,60岁出头的老人,正忙碌在河边,检查着测洪缆道。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经在这里坚守了42年。在与清洋河河水打交道的一万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流水带走的光阴留下了一段段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他就像一棵扎根河畔的青松,坚韧而执着。从青春年少到驼背弯腰,从乌亮青丝到满头银发,四十年的沧桑岁月,唯一不变的就是他对这条河流的依恋与坚守,清洋河水已深深地渗入他的灵魂。他就是人称“清洋河畔不老松”的烟台市水文局臧格庄水文站前站长、共产党员于培强。

流水无言,诉说着42年的忠诚与坚守

42年前,20岁的于培强高中毕业后,从威海荣成一个海边的小渔村被招工来到当时山东省水文总站烟台分站,分配到位于栖霞县臧家庄镇臧家庄村的臧格庄水文站,从此,这里就是他的一辈子。“来了就没打算离开。”于培强说。由于水文工作的特殊性,水文站大多建在河道或水库旁,远离闹市和村庄,生活交通不便。于培强说起水文人的一个笑话:“远看像烧炭的,近看像逃难的,仔细一问才知道是水文站的。”

清洋河属于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臧格庄水文站位于清洋河上游,每年都要发生十几场洪水,其中较大洪水四到五场。2013年7月13日,上游连降暴雨,清洋河发生了近十年较大洪水,接近退休年龄已卸任站长多年的于培强,倔强地让其他职工轮流休息,自己一直守在河边测流,连续30多小时不合眼,实在困了,就靠着椅子打个盹,完整测得了洪水起、落过程,向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发送了及时准确的水情预报。洪水过后,已接任站长的毕庶刚与其他年轻同志向老于表示感谢,他嘿嘿一笑,“早些年这样的洪水多了,它们见了我老于都害怕,你们年轻,觉多,经不起熬夜折腾”。在烟台水文局凡是到过该站工作的同志不下十几人,都有过跟毕庶刚一样的“经历”。

同事们都说,“站上有难事、有危险的工作,于站长总是抢着干。他就像一位师长,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总会在他面前化解;他又像一位宽厚仁慈的兄长,生活上时刻呵护着我们。”

风雨人生,因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而闪光

臧格庄水文站较大洪水用水文缆道测流,而一般洪水则全靠人工涉水测流、测沙,于培强说这是正常工作,其实危险是显而易见的。

1995年7月份的一天中午,一场大雨过后,洪水已渐渐回落,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的于培强刚打开妻子送来的饭盒,端起碗要吃饭,突然河面又涌来滔滔洪水,河道水位急剧上涨,他丢下筷子,扛起流速仪,纵身跳进水中。此时水已漫过腰,湍急的水流冲得他很难在水中立足,他在水中艰难地挪动着双脚,在113米宽的河面上,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测流,从河北岸测到南岸,一口气测完本次洪水过程。此时于培强已经体力不支,连续打了几个冷颤和喷嚏,水越来越大,越来越急,洪水撞击着河岸,他知道再不往回走就要被阻挡在河对岸了。于培强扛起流速仪往回返,由于此前洪水冲刷的河床坑洼不平,洪水流速又快又急,他挪动的每一步都充满危险,稍一停顿,脚下形成一个小漩坑儿,脚面瞬间便被冲来的泥沙埋住,他一刻也不敢松懈,横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岸边挪动,眼看就要到岸了,同事们伸出双手要接他肩上的流速仪,想不到,一个浪头打来,他身子一歪,扑通一声连人带仪器扑倒水中,岸上一片惊呼。“救人啊”同事们一边喊一边跟着洪水往下跑,眼睁睁地看着于培强在水面上一会沉、一会浮……被冲走三四十米远时,但见于培强猛的一个侧游,靠到了岸边,随后追来的同事合力一把抓住他的手,于培强一个使劲爬到了岸边,摇头甩掉满头的水,两手一摸脸,对周围人笑起来。

“打小在海边混,好水性是必须的。”谈起同事们都被吓坏的一幕,于培强说,自己会游泳,那时他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险境,一心想的是落进水里的流速仪。这可是从省局刚刚引进的新式“武器”,不能毁在自己的手里。

一次次地跳进水里,一次次地被冲倒……来来回回10多次,终于在下游离测点十几米处,他“踩到”了流速仪,用脚使劲一钩,仪器终于捞上来了。

这种在汹涌的水中“徒手捞”流速仪和信号器之类的事情,对于培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有时甚至是在夜里漆黑的洪水里踩水“打捞”。

“只要水文工作需要,我就在这里”

了解水文的人都知道,缆道上油是一项很危险但每年必须干的活,42年来,缆道上油等维护高空缆索的活儿一直是于培强的“专利”。缆道上油是个细心活,缆索上的一股股细钢丝要一一抹透,抹不匀,滑轮来回滑动便会起“毛刺”,造成事故隐患;缆道上油更是个危险活,老于自有“办法”,先把自己绑在一把椅子上,再用一副电工用的保险带将自己和椅子一起挂在十几米高的主索上,背一个书包,里面放上大黄油和钢丝刷子,一米一米地在高空挪动,仔仔细细地把黄油抹匀在钢索上,有的地方老的黄油需要除掉就用钢丝刷仔细处理后再抹油。臧格庄水文站180多米的跨河缆索,每次上一遍油最少要四五个小时。这项工作,自从老于来到站上,即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别人要替他,他仍然是那句话“太危险了,我有经验,让我来”。

于培强用自己扎根基层42年的坚守,用对水文事业忠贞不渝的热爱,用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用对待他人厚道宽容的态度充分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从1976年到2018年,42年!河水流逝,时间老去!从荣成山村到清洋河畔,从懵懂青年到满头华发。老于同志把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清洋河。夕阳最美,晚霞情浓!2016年2月,于培强按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但看到臧格庄水文站人员不足的现状,他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坚守在清洋河畔。“臧格庄、清洋河、防汛、水位、流量、流速仪、电报”这些我们熟悉的水文词语已经镶刻在他的脑海里,也渗入到老于同志一生的血液里。于培强说,“只要水文工作需要,我就在这里。”

新闻推荐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登上国际舞台

本报荣成9月3日讯(杨志礼王琳孙丹)2018年8月30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参加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的全球13个国家的10...

荣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荣成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42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清洋河畔 烟台水文局臧格庄老站长于培强扎根河边,诉说着忠诚与坚守)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